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吉狄馬加:寫在天空和大地之間
詩之韻
2010年3月,,在“光明的歌者”艾青百年誕辰紀念詩歌朗誦會上,,吉狄馬加的演講雋永深情——
“我愛戴并且由衷地敬仰艾青,。從踏上詩歌的道路,,我就一直是艾青的追隨者,,猶如在混沌中跟隨一支火炬前進。”
艾青詩歌中特有的苦難與愛的氣質(zhì),滲透進吉狄馬加的詩歌底色中,艾青詩歌主題中對光明的渴望,、對歷史的關(guān)切,、對真理的敬仰、對自由的禮贊,,也在吉狄馬加的詩歌中被反復吟唱,。
鐘情于精神,沉醉于使命,,吉狄馬加像艾青一樣,,手持火炬在詩歌王國中行走,他的詩歌不是朝向狹隘自我的竊竊私語,,而是面向大眾的黃鐘大呂,。
“今天許多詩人太關(guān)注自己眼皮底下的事,但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人類的命運卻少有關(guān)注,,這是我們必須改變的,。”
詩人對詩人的認同,,也是自己詩歌的標記,。吉狄馬加只熱愛“詩歌疆域里的雄獅”。2016年3月,,他重新研讀俄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詩歌,,并為其中的代表人物馬雅可夫斯基寫下400余行的長詩——《致馬雅可夫斯基》。
這個俄羅斯文學白銀時代的偉大詩人繼承了普希金的史詩傳統(tǒng),,用如椽之筆見證了風起云涌的時代,,掀起了一場席卷人們精神世界的抒情風暴。
“你的紀念碑高大巍峨——誰也無法將它毀滅/因為它的鋼筋,,將根植于人類精神的底座”
《致馬雅可夫斯基》
對馬雅可夫斯基進行詩歌式的追認,,正是對其詩歌價值的認同與呼喚,。長詩中,吉狄馬加一并羅列了很多名字,,將他們歸為同一陣營,,巴勃羅·聶魯達、巴列霍,、阿蒂拉,、奈茲瓦爾、??嗣诽?、布洛涅夫斯基……這個來自東方的現(xiàn)代詩人遙望星河,追憶這些遠去的同行者,。
復蘇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抒發(fā)恢弘壯闊、灼熱的情感,,將個人憂思與時代,、歷史、未來,、世界連接在一起,,正是吉狄馬加的詩歌特質(zhì)。他認為——
“詩歌應該具有見證的意義,。它是詩人對思想,、靈魂乃至宇宙萬物的感受,它有時就如同一束光,,而這束光能刺穿時間和歷史的厚度,。”
在吉狄馬加看來,,只有成為一個民族和時代的見證人,,才能真正擔當起這個民族和時代精神的詮釋者。
法國詩人雅克·達拉斯將此描述為“以高山上雄鷹的視力,,明察平原上的現(xiàn)代變化”,。在吉狄馬加的詩中,充滿了對暴力與武裝侵略的激憤,,對歧視,、排斥的反抗,對和平的強烈渴望,,對人類平等的信仰,,“對包括巖石、河流,、山脈,、云彩,、空氣、水,、火,、土地等所有的生命都有靈魂的確信?!保ㄎ瘍?nèi)瑞拉學者,、詩人布利塞尼奧·格雷羅語)
面對大時代、大事件,,吉狄馬加也從不失語,。在他看來,詩歌的秘密在于“絕不回避現(xiàn)實,,關(guān)注發(fā)展與未來”,。永恒的主題和時代的命題相互碰撞,一首首具有精神高度,、又能見證時代的經(jīng)典之作孕育而生,。
2010年青海玉樹發(fā)生地震后,吉狄馬加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他為藏族人民在面對苦難與離別時的獨特信仰而深深感動,。地震過去一個多月后的一天晚上,,吉狄馬加走到玉樹的嘉那嘛呢石經(jīng)城,。那里由25億塊嘛呢石堆放而成,是目前全世界人工堆放石頭數(shù)量最多的石堆,,每一塊嘛呢石上都刻有六字箴言和經(jīng)文,。
吉狄馬加一直記得那個夜晚——
“天空群星燦爛,很遠處好像有白塔在慢慢上升,,群山好像慢慢變得透明,,野外的牦牛都像水晶一樣。這個時候,,我告訴自己,,要寫一首《嘉那嘛呢石上的星空》獻給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他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愛和生命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
詩人回到帳篷用兩個小時寫了初稿,,第二天四點就起床,,又用了三個小時把這首詩完成。吉狄馬加最愛在黎明的時候?qū)懺?,“大概在黎明的時候所有生命都在蘇醒,,在那樣一個時候我會聽見詩歌在內(nèi)心召喚,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我需要找到更好的語言,,在沒有瞬間遺忘的時候把它寫下來?!?/p>
2013年,,長詩《我,雪豹……》問世,,詩人葉延濱稱它為吉狄馬加的標志性作品,。
雪豹,一種瀕危的貓科動物,,它們離群索居,,遠離人跡,孤傲地生活在雪線附近,,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象征,。三江源是目前全世界雪豹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有五六千只,。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長期在青海追尋和考察雪豹的生存狀況,,吉狄馬加與他有過多次接觸,非常崇敬他的付出,。
長詩也是對這位杰出動物學家的致敬,。詩人借由雪豹的獨白叩問存在的意義,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對獨立人格的堅守和對永恒的追問,。
與《嘉那嘛呢石上的星空》一樣,《我,,雪豹……》是長期醞釀,、迅速寫就的作品。400余行的長詩,,真正進入寫作階段,,只用了四天半的時間。吉狄馬加將這首詩歌的成功歸功于強大的精神背景,?!爸挥兴枷胛溲b起來了,我們才能用筆去觸摸事物的本質(zhì),?!?/p>
對于詩壇上一些人為寫詩而創(chuàng)作,沉湎于象牙塔里的遣詞造句,,偏執(zhí)于技術(shù)形式的矯揉造作,,吉狄馬加并不贊同,。他認為,詩歌永遠不應失去對文化,、社會,、生存和人性的觀照。相比那即逝的情緒,、縹緲的玄思,,他更看重厚重的思考、真誠的抒發(fā),。詩歌應超越一般性閱讀和審美的范圍,,超越語言和修辭學方面固有的意義,作為一種精神象征引領(lǐng)人類從熙熙攘攘的世界走向一個更為高明的高地,。它不應是“貴婦的寵物”,,而應“寫在天空和大地之間”。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吉狄馬加 天空 大地 彝族 民族 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