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美歐挑起貿易爭端注定竹籃打水
美國和歐盟又向世貿組織告中國的狀了,。與4年前裁決過的原材料貿易爭端一樣,,這回美國和歐盟再次選擇中國對多種原材料實施的出口管理措施做靶子,。
這次,,仍然是指責中國對此征收出口關稅增加了美國相關制造企業(yè)的生產成本,令中國制造企業(yè)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yōu)勢,;指責中國的出口管理措施妨礙了歐洲相關產業(yè)獲取必需材料,。
但這些指控從世貿組織規(guī)則角度來看是不能成立的。即使最終進入訴訟程序,,即使美歐在爭端訴訟中獲勝,,也達不到他們所追求的效果。
為什么,?因為世貿組織及其規(guī)則既然認同環(huán)境保護等理由,,就應當準許成員方尋求最有效的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手段。而與其他手段相比,,實施出口管制才是減少中國許多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生產的最有效手段,。
一方面,,這類商品一部分需求在國外,中國不可能無限制地犧牲自己的環(huán)境和子孫后代的利益去為別國造福,;另一方面,,在出口環(huán)節(jié)實施管制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企圖強迫一國放棄出口稅這種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管理手段,,轉而選擇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手段,,這種與客觀經濟規(guī)律相悖的主張注定是缺乏生命力的,。
中國是一個礦產資源貧乏的國家,即使中國放松乃至取消出口管理措施,,中國也沒有那么多原料可賣了,。再考慮到中國近年來前所未有地加大了、而且將進一步加大環(huán)境污染治理力度以及削減產能,,上述原料生產和銷售成本提高是必然趨勢,。
從經濟角度來說,美歐挑起對華貿易爭端最終目的是發(fā)展本國產業(yè)和出口,,減少貿易逆差,,但這一目標無法靠挑起貿易爭端而達成。作為全世界最大原料和能源進口國,,中國能夠吸引眾多制造業(yè)投資,,靠的不是通過各類“財政傾銷”手段實現(xiàn)的國內廉價能源和原料供給,而是整體性的商業(yè)環(huán)境優(yōu)勢,。相反,,美國吸引了一批中國棉紡業(yè)投資,那才真的是依靠廉價棉花和電力供應,。
在宏觀經濟層面,,一國貿易逆差本質上是國民儲蓄不足的表現(xiàn),不得不以貿易逆差形式進口,、利用別國國民儲蓄,;要降低貿易逆差,應該從削減軍費開支,、改革社會福利制度等方面著手,,促進私人部門儲蓄,減少政府部門赤字,,這才是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治本之道,。見不及此,而企圖依靠貿易爭端手段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不過是竹籃打水,,注定成空。
然而,,挑起貿易爭端,干擾中美,、中歐正常貿易發(fā)展,,既無助于解決歐盟內部凝聚力虛弱、決策和執(zhí)行機制混亂等問題,,也無助于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在大選中占上風,,只會損害歐美人民實際利益,損人不利己,,雙輸非雙贏,。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美歐 歐盟 中國 貿易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