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宜家召回問題抽屜柜說明誠意更重要
宜家的“奪命抽屜柜”事件終于塵埃落定,。本報記者今天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經國家質檢總局約談后,,宜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提交了召回計劃,,決定從7月12日起在中國市場上召回1999年至2016年期間銷售的馬爾姆等系列抽屜柜。據該公司統(tǒng)計,,中國大陸地區(qū)受影響的產品(包括進口產品)數(shù)量共計1660845件,。
本次召回范圍內的抽屜柜如果沒有被恰當?shù)毓潭ǖ綁ι蠒r,可能會發(fā)生因柜子傾倒從而導致兒童死亡或受傷的危險,。此前,,宜家上海總部回應稱,,北美市場的召回是基于一個“自愿召回”的ASTM標準,,公司在與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協(xié)商后達成了一致決定,但是在中國,,宜家的相關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且沒有造成傷害事故的案例,因此不會在中國市場召回同款產品,。
罔顧消費者生命安全,,以“標準不同”作為拒絕召回的擋箭牌,宜家此舉在中國市場引發(fā)了廣泛的質疑,。殊不知,,那樣做雖然可以減少企業(yè)因召回而產生的經濟損失,但其因為品牌形象折損而付出的代價將難以估量,。
與肯德基,、星巴克等歐美品牌一樣,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宜家起初也是“頂著光環(huán)”的,。它被迅速貼上了“時尚”“小資”“”個性“等標簽,,某種程度上成為大都市生活方式的一類代言。當時有報道稱,,廣東的消費者自掏機票到上海,,就為了在宜家買一張桌子。
為了貼近中國消費者,,宜家則在服務上做了一些變通,。比如在中國提供了更多的上門送貨和安裝等服務。服務上的因地制宜是外資品牌本土化的一大法寶,,但在質量及安全性的追求上,,一視同仁應該是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企業(yè)所固守的原則,。
雖然中國依然是宜家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宜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5.5億美元,,但近幾年宜家多次遭遇“質量門”事件,,其頭頂?shù)墓猸h(huán)正日漸褪色,。眼下,,中國消費者對于產品品質、安全性能,、環(huán)保指標的要求正在日漸提高,。一方面,相關部門亟待在相關標準的制定上跟上消費水平的升級,;另一方面,,即便是原先頂著光環(huán)的國外知名品牌,也應該以更大的誠意,、更優(yōu)良的品質和服務來鞏固消費者的好感和信任度,,任何“傲慢”的行為只會令其與中國消費者漸行漸遠。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宜家 抽屜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