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一個沒有發(fā)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苯?,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使廣大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工作者備受鼓舞,,倍感振奮,為繁榮發(fā)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促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發(fā)展、大繁榮,?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工作者,,我認為應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經過世界社會主義革命與偉大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檢驗的真理和智慧,。“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發(fā)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必須要依靠這股源頭活水,,否則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闡述和治國理政的新理論新成果,,是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要學深學透,將其理論精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明晰準確地把握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點和性質,。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把握好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要體現(xiàn)繼承性,、民族性,;二是要體現(xiàn)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三是要體現(xiàn)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從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樹立歷史意識,,飽含歷史情懷,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從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秉持學術乃天下公器的理念,,既弘揚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積極與世界前沿學術界展開平等,、深入的對話,,立時代之潮頭,發(fā)思想之先聲,,不斷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創(chuàng)新與繁榮,;要樹立規(guī)律意識,遵循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自身的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邏輯性,尊重學科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尊重學者的自由探索,,努力營造積極寬松的學術環(huán)境。
積極主動地打造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堅定中國自信,從迷信西方思想體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要提升中國表達,,善于講好中國故事,;要建好中國智庫,形成中國特色新型智力支持體系,;要形成中國評價,,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標準。用中國話語闡述中國學術,,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特色,,用中國話語解釋中國道路。通過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建設,,不斷提升中國學術話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不失時機地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痹捳Z體系的創(chuàng)新根本在于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新,,能否構建出一套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全新的中國理論,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當務之急,,也是中國話語能否獲得普遍認同的關鍵,。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中國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經驗和發(fā)展道路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是什么成就了讓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中國經驗”到底具有哪些普遍的理論意義?哲學社會科學究竟如何為豐富生動的改革開放實踐提供理論的指導,?我們必須圍繞這些重大理論和時代前沿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論研究,,認真總結提煉我國改革發(fā)展,、社會主義建設及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研究治國理政的客觀規(guī)律,,增強人民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鮮明的道路指引。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哲學 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