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明旅游“小事”不可“小視”
人們有時候并非有意為之,,只是不遵守規(guī)矩的人多了,,也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這就成了群體的行為,,給人造成中國人不文明的印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旅游作為調(diào)劑生活的方式,。根據(jù)國家旅游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2015年我國共有41.2億人次國內(nèi)或出境游,,相當于全國人口一年旅游近三次,。在中國國內(nèi)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nèi)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上,,中國均列世界第一。
與之相伴的,,是國民旅游行為的不文明,。隨處拋丟垃圾、排隊買票時插隊,、博物館里大聲喧嘩,、景區(qū)內(nèi)刻字涂鴉、舉止粗魯專橫等行為屢見不鮮,。雖然早在2006年,,我國就出臺了倡導文明旅游的《中國公民國內(nèi)旅游文明行為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但10年過去了,,這些仍常發(fā)生,,令人遺憾。
很多不文明行為的發(fā)生只是在一念之間,,比如丟垃圾,、刻字留念。有時候垃圾桶就在眼前,,一些人卻視而不見,,自己是圖了方便,,殊不知給景區(qū)的清潔工作帶來很多的麻煩??套至裟顒t是最常被人提起的旅游陋習,,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刷“存在感”,“到此一游”成了國人游名勝古跡時的“標配”,。
在出境旅游中,,這種不自覺的情況則會造成更大的影響。不少人由于缺少對出境地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認識,,在旅游過程中和當?shù)厝水a(chǎn)生誤解甚至沖突,給對方留下中國人不文明的印象,。如果我們能夠入鄉(xiāng)隨俗,,保持基本的禮貌,對自然和歷史懷有敬畏之心,,尊重文化差異,,則不至于如此。
不文明的旅游行為,,說到底還是國民素養(yǎng)的問題,。旅游中的一言一行,看似事小,,體現(xiàn)的卻是個人的基本修養(yǎng),,出了國,代表的更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不可小視,。由于旅游對于個人而言,進入的是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如果沒有自覺的文明意識,,很難避免這些不文明的行為。人們有時候并非有意為之,,只是不遵守規(guī)矩的人多了,,也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這就成了群體的行為,,給人造成中國人不文明的印象。
這樣的情況無疑是令人尷尬的,,也與禮儀之邦的國家形象不相符,。文明旅游注重的是點滴的細節(jié)。垃圾桶在前,,就多走一步,;對方有禁忌,,就多了解一些。多一點付出,,減少的是陋習,,增添的是文明,只有形成自覺的文明意識,,我們才能玩得開心,,游得順心。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文明旅游 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