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把自己的“腿”找回來
近日,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遺傳學》任課教師嚴建兵與學生約定,若有人能在周末白天將手機連續(xù)關機12小時,,就請他們“下館子吃大餐”,。起初,課堂上的130名學生都信心滿滿,,但最終僅有7人享受到了這頓晚餐,。
開始學生個個信心滿滿,是因為大家都沒意識到12小時“脫機”生活是什么天大的難事,。然而,,對于患有手機嚴重依賴癥的人來說,一旦脫離手機的支撐,,除了覺得生活多有不便外,,還會在思維乃至心理上造成嚴重的“斷檔”障礙——因為手機早就全天候地楔入許多人的生活,甚至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世紀90年代,,我們常說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短短十多年后,,在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下,,我們深陷信息泛濫的漩渦。人們對信息的了解早就超出信息所提供內(nèi)容這一本身,,“刷屏”更多時候只不過是一種難以自拔的習慣,。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總能看到忙于“刷屏”的手機族,。因過于專注手機,,引發(fā)生活、工作,、學習矛盾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許多人常常憤怒于他人對手機的過度迷戀,可一旦落到自己身上,,往往也會不知不覺地沉浸其中,。
在這個創(chuàng)新發(fā)展日新月異的年代,新技術產(chǎn)品層出不窮,,人們對技術的膜拜和依賴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除了手機,還有電腦,、汽車乃至眼花繚亂的各種電器機械設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效率,,給人類帶來了諸多方便,另一方面又在無形中綁架了人們的生活,甚至是“鈍化”人們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曾在報上讀過這樣一則趣事,。有位機關單位的同志打算到一個原本不遠的基層單位辦事,因沒派到公車無法成行,,領導聽說后半揶揄半批評地說,,“反正沒幾步路,不能走去嗎,?”聞聽此言,,那位同志非但沒什么不快,反倒茅塞頓開地一拍腦袋,,“是啊,,我怎么把腿給忘了”。這則趣事有些滑稽,,但也很真實,,放在機關是工作作風的寫照,放在生活中,,則是我們的技術依賴到了“忘卻初心”的充分折射,。把腿找回來,找的顯然不只是腿,,而是我們原本具有的運動與思維本能,。
前不久,當“阿法狗”大勝李世石時,,許多人由衷感嘆,,人工智能或許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在不遠的將來,,當人工智能遍地開花,,大大減少人們體力乃至部分腦力勞動之時,人們到底是該將一切交給機器人去打理,,還是保留一塊“自留地”,,以便激活人類運動和思維的本能呢?
可以肯定的是,,再多么飽含科技含量的技術,,也不過是人類的一根拐杖。面對快速發(fā)展的技術,,如果不能保持適當?shù)木嚯x,那么,,我們就很可能淪為技術的奴隸,。從大的方面講,運動和思維是人類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動力,從小的方面講,,動手動腦何嘗不是我們幸福的一大源泉呢,?(禾 刀)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12小時“脫機”生活 白天 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