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扶貧項目群眾做主 “孵化”功能漸趨增強
山西太行山、呂梁山片區(qū)“精準扶貧”新實踐
目前,,山西不少貧困縣的扶貧資金使用,,已經從扶基礎轉移到扶配套服務,、扶鏈條延伸上來,。在記者在吉縣看到,,很多果園里都建有專門的看護房,、田間路,、蓄水池,、防雹網等服務設施,;升級為有機蘋果的果園已達3.3萬畝,價格高出普通蘋果30%-40%,。當地扶貧部門利用現有政策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打造起了冷藏物流業(yè),建成20多個果庫和交易市場,,孵化出一批果酒,、果醋、果汁等深加工企業(yè),。
吉縣扶貧開發(fā)局局長黨建民說,,要確保一個扶貧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扶貧思路要跟上,不斷進行產業(yè)升級,,拉長產業(yè)鏈條,,從而增強農民的抗風險能力。
效率仍需提速 基層急盼“放權”
盡管在“精準扶貧”的推動下,,扶貧工作的變化十分明顯,,但一些環(huán)節(jié)的“梗阻”仍然存在?;鶎诱瓮鄼嗔κ马椖芟路诺娇h,,提高扶貧工作效率。
比如,,目前山西很多貧困村都建起了100千瓦的光伏電站,。但部分扶貧干部反映,相關備案批復環(huán)節(jié)仍然不夠順暢,,很多光伏電站建起來了,,卻無法并網發(fā)電。
晉中市左權縣扶貧開發(fā)局局長侯秀英說,,去年他們實施了3個村的光伏扶貧項目,,現在一個也沒有網發(fā)電。而類似情況,,在其他貧困縣也普遍存在,。
“光伏扶貧每個項目容量僅100千瓦、占3畝地,,備案批復完全可以下放到縣一級,,同時上級部門之間也應提前對接,避免事后卡殼,,像現在這樣只安裝不發(fā)電,,無法向群眾交代?!币晃换鶎臃鲐毟刹扛嬖V記者,,他們去一趟省城,來回開車近10個小時,,縣扶貧局,、發(fā)改局、村委會都得去人,,既浪費時間和經費,,也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此外,今年中西部22個省扶貧考核將引入第三方評估,。但記者在山西采訪發(fā)現,,各個貧困縣都面臨費用短缺,第三方評估難以全面推行,?!叭ツ晡覀儗嵤┝似甙耸畟€扶貧項目,但全部經費加起來只有40.6萬元,,遠遠滿足不了需要,。侯秀英說。(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精準扶貧 山西 太行山 呂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