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河南鶴壁窯:深埋地下的陶瓷博物館
“鶴壁古瓷窯始燒于晚唐,,中經(jīng)五代,、北宋、金,終燒于元代,,歷始五百余年,在北方瓷窯中實屬罕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北方瓷業(yè)發(fā)展由盛轉(zhuǎn)衰的一個縮影,。”鶴壁市文物工作隊從事古瓷窯研究達33年的王文強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無感慨地說,,鶴壁窯屬于民窯,,歸入磁州窯系,其風格樸素,、自然,、低調(diào),低調(diào)到有關(guān)它的文獻資料直到明代才有記載,,行外人很少能依據(jù)記載想象出它昔日的繁華景象和在中國古瓷窯史上的地位,。
鶴壁窯,鶴壁古瓷窯也,。
新中國成立后,,鶴壁窯的重要性引起眾多專家的注意,繼而聲名鵲起,。1955年4月,,陳萬里、馮先銘兩位故宮博物院專家前來考察,,發(fā)表了《鶴壁集印象》一文,,文中兩位專家毫不掩飾對鶴壁窯的熱愛,稱贊鶴壁窯瓷器制作復雜,,“在裝飾畫上具有優(yōu)美的地方風格”,。其燒瓷范圍之廣“在修武當陽峪、禹縣扒村窯(鈞瓷)及安陽觀臺窯之上,,實為河南最重要的古代窯場之一”,。
1963年6月,瓷窯遺址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吸引了眾多國內(nèi)文博單位專家,、高校教授及美、英、日,、韓,、新加坡、印尼等國學者前來考察,。1973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周年,,鶴壁窯瓷器作為國家出土文物展的組成部分在日本展出,,引起強烈反響,轟動一時,。
四十五里燒造坡,,“鶴壁集地下就是一座陶瓷博物館”。那么,,鶴壁窯的位置在哪里,,規(guī)模有多大呢?
明代《彰德府志》載:“瓷窯場,,在鶴壁社,,取土為作器,人冶成五色,,不假丹青,,古稱日出萬貫者?!边@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有關(guān)鶴壁燒瓷的最早記載,。清乾隆年間重修的《柏靈橋碑》記載:“斯地……下有五色土焉,可以陶……夫器火助之,,發(fā)晶瑩色,。后有巧匠,因而加厲利斯普焉,,邑(指湯陰)西之人借以養(yǎng)生者不啻數(shù)萬家,。”足見鶴壁古代制瓷業(yè)的興盛和在當時社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952年《文物參考資料》發(fā)表的故宮博物院專家陳萬里的《調(diào)查平原,、河北二省古代窯址報告》中提到“湯陰西鄉(xiāng)的鶴壁是燒元瓷的”。王文強說,,這里所說的“鶴壁”和“邑西”,,指的就是現(xiàn)在的鶴壁集一帶,考古發(fā)現(xiàn)充分證明了這一點,。1963年11月,,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隊的專家在此進行了首次發(fā)掘,,深埋地下的古瓷窯遺址驚艷面世。
“上世紀70年代,,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曾形象地稱‘鶴壁集地下本身就是一座陶瓷博物館’,,鶴壁的每間民房下面都可能有一座窯址?!蓖跷膹姶蜷_《鶴壁窯》專著,,指著古瓷窯遺址位置圖告訴記者,傳統(tǒng)的鶴壁集瓷窯址就在鶴壁集的西側(cè),,西依太行山余脈草帽山,,北連北大坡,,南接塔坡嶺,,東臨華北平原。窯址多坐落在河岸兩旁的二級臺地上,。瓷窯全盛時期面積約有84萬平方米,,在這一范圍內(nèi)的地面之下到處堆積著不同厚度的文化層,內(nèi)含各種瓷片,、廢匣缽和紅燒土殘跡,,窯址廢品堆積極為豐富。因此,,鶴壁集又有“四十五里燒造坡”之說,。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河南鶴壁窯 深埋地下 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