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誰操縱了北洋政治?各派背后都有帝國主義支持
20世紀20年代,中央政府失去了統(tǒng)馭全局的能力,,南北大小軍閥割地而治,各派背后都有帝國主義的支持
20世紀20年代,,北洋政治的特點之一就是中央政府失去了統(tǒng)馭全局的能力,南北大小軍閥割地而治,。經(jīng)過多年的混戰(zhàn),,到北伐戰(zhàn)爭前,,還有張作霖、吳佩孚和孫傳芳三大集團,,各自稱雄一方,。各派背后都有帝國主義的支持,奉系的后臺則是日本帝國主義,。
直皖戰(zhàn)爭結束后,直奉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張作霖為左右北方政局,,有意親近日本。他在會見日本貴志少將時說:對日政策必將實行真正親善主義,,外國人宣傳親日之段祺瑞已經(jīng)沒落,,余將取而代之,既然如此,,莫如承認之,,索性將一貫依靠日本之態(tài)度,徹底公布,。今日在東三省,,包括長江以北地區(qū),堅決抵制排日思想之傳播,。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時,,張作霖不放心前方的情形,特意從奉天派出一個日本軍事顧問團,,為首之人系一名日本中將,,據(jù)說是日本南滿鐵路守備隊司令。當直奉在山海關一帶激戰(zhàn)正酣時,,奉系子彈告急,,一、三聯(lián)軍只剩子彈20萬發(fā),。第一軍的裴春生一個旅,,一個晚上就消耗了20萬發(fā)。張學良從奉天于1周內帶來日本供給的步機槍子彈4000萬發(fā),,炮彈10萬發(fā),。收到這些彈藥,郭松齡率領4個旅出擊,,一舉擊敗直軍,。兩次直奉戰(zhàn)爭的背后都有英、日兩國的背后支持,,但最終的決定原因并非外力,。
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北洋政治迎來了其最為強勁的參與者和挑戰(zhàn)者,。在“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政策下,,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北洋政治即將被清掃出歷史舞臺。(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
閱讀延伸
列強撐腰的軍閥混戰(zhàn)
北洋軍閥是從北洋系衍生而來,,當袁世凱還活著的時候,,由于整個新軍都是袁世凱一手策劃并且訓練起來的,所以眾將士都聽命于袁世凱,,但是袁世凱死后,,由于沒有一個強勢的人物能夠威懾住其他將領,各個將領誰也不服誰,,于是就誕生了各派軍閥,。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恢毕档鸟T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盤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勛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吞我并,爭斗不已,。(陸琴 輯)
編輯:陳佳
關鍵詞:誰操縱了 北洋政治 各派背后都有 帝國主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