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王廣謙:高水平大學,要承擔更多國家和國際責任
開欄語:
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fā)《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全國政協一直高度關注高等教育工作。比如,,2015年11月5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第四十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圍繞“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建言獻策,。2014年起,,全國政協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與教育部聯合開展高等教育相關課題調研,許多教育界委員專家參與其中,。為發(fā)揮政協委員的密集優(yōu)勢呼應教育界的關注,,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chuàng)一流,。教育周刊從2016年開始,將高等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報道方向,,并開設“高教·高端”專欄,。
去年10月,國務院正式公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隨著《方案》的頒布與實施,,我國高等教育必將走向一個全新的多樣化發(fā)展階段。作為財經類院校如何辦出有特色,、高水平大學,,近日,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廣謙,。
——編者
王廣謙
一流大學要培養(yǎng)精英領袖型人才
《教育在線》:中央財經大學(以下簡稱中財)曾是一所財經類單科性院校,多年前開始朝著多科性方向發(fā)展,,當初是出于何種考慮,?
王廣謙:中央財經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財經院校,歷經中央稅務學校,、中央財政學院,、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等發(fā)展階段,,1969年被迫停辦,,1978年復校,1996年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1978年復校的時候,,學校僅恢復開設了財政,、金融,、會計三個專業(yè)。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我們陸續(xù)恢復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開設的全部專業(yè)并開始不斷擴展新專業(yè),。這期間最重要的節(jié)點是1996年更名大學,,在那前后確定了從單科性向多科性院校發(fā)展的方向,即以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為主體,,文學、哲學,、理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fā)展。
作為一所中央級財經院校,,我們的定位是培養(yǎng)業(yè)界精英和領袖人才,,也就是說,學生要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市場法制觀念,同時也要有國際化視野,。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業(yè)務能手,,還要賦予其創(chuàng)新和引領社會發(fā)展的能力和責任,沒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難以實現的,。單學經濟,學生的視野還是窄了些,,而理工科可以訓練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人文科學可以涵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因此,,要辦高水平大學,,需要綜合性學科支撐,學生才能全面成長,。
從單科性向多科性轉型,,并不是搞“拼盤”,是要在財政稅務,、金融保險,、會計統計、貿易經濟等傳統優(yōu)勢學科基礎上,,根據國家需求和學校實際擴展相關學科,。在突出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與項目管理、信息管理等財經管理學科特色的同時,,積極發(fā)展法,、文、理,、工等其他學科,。新擴展的學科,學校也有一定的基礎,,并堅持高起點,、強特色的方向。實踐證明,,學校新擴展的學科自身發(fā)展都很好,,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好評,同時對財經管理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高水平提供了極大的支撐,。當然,,也并不是說所有的單科性大學都不能辦成高水平大學,比如體育,、藝術類院校,,這些院校具有鮮明的特性和相對獨立性,因此獨立辦校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財經管理學科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學科需要有更綜合的知識和能力,財經類大學如專業(yè)設置過窄,,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與綜合性大學的財經專業(yè)相比優(yōu)勢并不明顯,。
《教育在線》: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
王廣謙:大學的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方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這些年,,中國經濟地位不斷上升,并且開始引領世界經濟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人才,也就是我們培養(yǎng)的人沒有寬廣的視野,,沒有綜合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如何引領全球經濟發(fā)展?
當然,,并不是所有大學都要培養(yǎng)精英人才,。學生本身也是有差異的,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我們每年的招考分數排在全國第12名左右,,從高考這條線來說,,到中財的學生都是很優(yōu)秀的,在全國2000萬左右同齡人中,,他們是前兩、三萬名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努力,,給他們最好的教育。
《教育在線》:那是精英中的精英,。
王廣謙:可不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未來的國際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這批人在為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做貢獻的同時,,也要在全球經濟發(fā)展中有發(fā)言權,,能夠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制訂、引領世界未來發(fā)展,。一流高水平的大學,,就是要承擔國家責任和國際責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設若干所以財經管理為核心學科的多科性的,、綜合性的大學,才能和中國當前和未來的地位相適應,。
《教育在線》:大家對中財學生的印象是業(yè)務能力強,,是應用型人才,這跟剛才您說的培養(yǎng)精英領袖人才有矛盾嗎,?
王廣謙:不矛盾,。因為中財有重視實際應用的人才培養(yǎng)傳統,學生知識基礎牢固,,業(yè)務上手快,,又踏實能干。領袖型人才不是一開始就是領袖,,還是要從社會,、從市場、從基層一點一點做起,。好高騖遠,,誰讓你當領袖去?只有具備了領袖人物的綜合素質或潛質,,才有可能在實踐中成長為領袖,。沒那個素質或潛質,,很難成長為領袖。當然這也是我們的特色,,我們既要培養(yǎng)學生基礎扎實,、務實肯干、勤奮敬業(yè),、勇于奉獻的精神,,同時要培養(yǎng)他的綜合素質,保護和培育他的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發(fā)現和挖掘他的潛能,還要給予他一種信心,,一種為社會貢獻正能量的理念,,一種引領社會發(fā)展的前瞻性視野和大氣寬廣的胸懷。
《教育在線》:單科性向多科性發(fā)展經歷了多長時間,?
王廣謙:我們前后籌劃了10多年,,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努力了,到1996年正式更名為大學,,成為學校成功轉型為多科性,、綜合性院校的標志。到2000年,,學校成為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大學之后,,又步入了“入主流、辦特色,、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新時期,。
原來我們由財政部主管,優(yōu)勢是跟行業(yè)企業(yè)接觸緊密,,開設的學科專業(yè)與行業(yè)需求契合度高,,學生上手快,好用,。那個時候我們也屬于“國家隊”,,但那是在單項比賽上,就像排球錦標賽,,籃球錦標賽,,進入教育部就不同了,直屬高校都是各部委各行業(yè)的龍頭院校和知名綜合型大學,,在這個平臺上競爭就像“奧運會”,,這是綜合性的,我們進去規(guī)模和學科就算是較少的了,。所以,,我們提出要入主流,,同時要辦出自己的特色。
原來我們進行國際比較,,盯的國際名校主要是財經管理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如日本一橋大學(位于日本東京都國立市的一所頂尖國立大學,被譽為“亞洲的哈佛”),、英國的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現在我們還更多地關注哈佛、耶魯,、牛津,、劍橋,、斯坦福等這些綜合性的世界名校,。
要趕超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加速度”前進
《教育在線》:高水平大學是不是一定要規(guī)模很大?
王廣謙:這十幾年是中國高等教育高速發(fā)展的時期,,無論是學科,、專業(yè)的設置,還是學生的規(guī)模,,發(fā)展都很快,。中財也是如此,現在我們的學生規(guī)模1.6萬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優(yōu)化師資,,同時加快國際化水平,現在學校60%以上的教師都有出國學習的經歷,。但是大學還是有自己的規(guī)律的,,不是人數越多越好,我覺得,,兩萬人左右的學生是大學比較合適的規(guī)模,。當然,中國是人口大國,,規(guī)??梢源笠恍P鍵是看大學的管理能力,。
《教育在線》:您如何看待一流大學建設,?
王廣謙:其實“雙一流”的目標早就提了,只不過現在更加迫切,,真正干這個事兒,,還是要圍繞大學四大功能——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還是要圍繞老師、學生扎扎實實做功課,。
隨著中國地位的提升,,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名校。名校并不是一定排名第一,、第二,,在世界范圍內,排名第一當然好,,第二也不簡單,,能夠排在前列,有特點,、有影響就應該是名校,。有這么一批學校,高等教育就發(fā)展起來了,,當然隨著中國更加強大,,在國內是名校,在全球范圍內自然而然也就是名校了,。
《教育在線》:剛才您提到國際化,,在這些年發(fā)展中,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地位有何變化,?
王廣謙: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得益于改革開放,,就像一個池塘,大家各自筑壩養(yǎng)魚,,人家那邊水位高,,你在壩上開個口子,這邊水就多了,,魚也肥了,。所以怎么評價改革開放的好處都不為過,中國高等教育也是如此,,我們剛開始學蘇聯,,后來學歐美,以前他們是老師,,我們是學生?,F在不是了,過去我們的研究在人家看來都是小兒科,,是常識?,F在我們研究的尖端課題,往往也是全球的尖端,,
《教育在線》:比方說,?
王廣謙:拿我們經濟學來說,,比如價格問題,價格高了利于生產,,不利于消費,。價格低了,刺激消費,,不利于生產,,但價格的決定主要是靠市場供求形成。像這種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在我們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是沒法應用的。但在當時我們這里,,就是一個尖端,,就是前沿,而在人家那兒卻是常識,。
《教育在線》:現在我們可以在一個平等的臺面上研討這些問題了,。
王廣謙:現在我們談前沿,,就是國際的前沿,,包括科學技術。雖然認識上差距小了,,但我們總體的發(fā)達程度還差得遠呢,,我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是人口大國,,一平均就不行了,。社會進步不是一蹴而就,從理論認識到現實是需要時間的,。就像馬拉松人家已經跑20公里了,,你才起步。因此,,必須以加速度前進,。
高等教育也是如此,要把人才培養(yǎng)成發(fā)達國家水平,,得需要多少代人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規(guī)律前進,。
《教育在線》:作為校長,,您感覺跟國外知名高校的差距有何變化?
王廣謙:確實感覺差距小了,,非常明顯,。我剛當校長那會兒,,人家來訪,或者是我訪人家,,得做好幾天功課,,確實是以學生的心態(tài)來對待。過去我們是希望人家?guī)鸵稽c是一點?,F在感覺比較平等了,,交往中也能感到學校之間的差距在縮小,這樣更有利于找到雙方互贏的項目,,而不是一味地引進和求助了,。從求助到平等,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現在我們可以共同探討一些共性的話題,,也可以給人家傳授一點經驗了。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我們國家強大了,,國際地位上升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王廣謙 高水平大學 責任 高等教育 中央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