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反對家暴是建設文明應有之義
以施暴為恥,以反暴為榮,這符合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的利益,。所謂建設文明社會,,不應只是空來空去地玩大概念,,還需在具體生活中一點點貫徹落實,一點點壘好基石,而反對家暴,正是諸多的基石之一,。
作者:蔡輝
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我國首部《反家庭暴力法》,,該法將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在反對家庭暴力之路上,,中國已邁出重要一步,。
在相當時期,很多人覺得“家庭暴力”是“私事”,,只要不過分,應“關起門來解決”,,無需公權力介入,,甚至還編造出許多似是而非的“理由”,比如“哪有鍋沿兒不碰馬勺的,?兩口子哪有不打架的”“打是親,,罵是愛,越疼越得拿腳踹”,,這就使暴力得以合法化,。
但,“家庭暴力”真的只是私事嗎,?據(jù)最高法去年統(tǒng)計,,全國約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婦聯(lián)系統(tǒng)每年受理4到5萬件家暴投訴,;近10%的故意殺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
在“家庭暴力”中,婦女,、兒童往往處于弱勢地位,,要么成為受害者,要么就要使自己強悍起來,,以暴制暴,,則許多男人不像男人,許多女人不像女人。事實證明,,在法律模糊地帶,,文明的底線會經常被突破,這鼓勵了人性習慣性墮落,,最終每個人都將成為受害者,。
“家庭暴力”之所以橫行,因為它有深厚的文化與社會基礎,,上世紀50年代,,25%的美國先生認為扇妻子耳光天經地義,甚至17%的美國女性也同意,。這是幾千年男權社會留下的丑惡文化,,在它的誤導下,總有一些人借口道義,、理想,、尊嚴,肆行施暴,,如公權力不出面,,那么就沒有一種力量能拉住那些正在犯罪的手。
作為人,,我們生而平等,,不因種族、性別,、文化,、出身、地域,、年齡等差異,,便予以區(qū)別對待,沒有誰天然高貴,,也沒有誰天然卑賤,,如果我們連身邊的平等都做不到,則何談建設美好社會,?又怎么可能贏得世界尊重,?
有些人覺得,“家庭暴力”只是“小事”,,無需搞得太夸張,,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美國學者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發(fā)現(xiàn),,隨著社會進步,,人類暴力行為正日漸減少,,戰(zhàn)爭可能性在日益降低。
首先,,現(xiàn)代人有了國家,,通過國家壟斷暴力,杜絕了“自助式正義”,,大大減少了私暴,;其次,人道主義革命在制度層面,,避免了國家濫用暴力,;其三,權利革命通過改革文化,,化解了人們心中的戾氣,。
三種力量共同作用,所以與前現(xiàn)代社會相比,,現(xiàn)代社會因暴力造成的死亡率下降了10倍左右,,在今天,公開鼓吹種族歧視的人會成為過街老鼠,,可當年希特勒卻能因此而上臺,,可見,文明就是一種規(guī)訓,,經過規(guī)訓,,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安全,我們才能分享和平的紅利,。
以施暴為恥,以反暴為榮,,這符合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的利益。所謂建設文明社會,,不應只是空來空去地玩大概念,,還需在具體生活中一點點貫徹落實,一點點壘好基石,,而反對家暴,正是諸多的基石之一,。(蔡輝)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家暴 建設 家庭暴力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