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爆買”背后的思維反差
日本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日前揭曉,,第一名有些出乎意料,,選中了形容中國赴日游客熱度的“爆買”,。不過,,從對日本經(jīng)濟的影響和媒體曝光的頻率來看,這樣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
2015年,,中國大陸公民出境游人次估計將實現(xiàn)16%的增長,首次突破1.2億,。出境游人數(shù)和購買力連續(xù)3年蟬聯(lián)世界第一,。光是赴日本的游客,,人均購物就超過了17萬日元(約8900元人民幣)。這樣的消費景觀,,用“爆買”來形容,,本是相當貼切,。
但是,,細細思量,“爆”字在漢語和日語中均有突然,、猛烈等意義,。有日本媒體指出,在日語中,,“爆彈(炸彈)”“爆擊(轟炸)”“原爆(核爆)”等都會帶來負面聯(lián)想,。除此之外,很多當?shù)孛襟w針對“爆買”跟風炒作,,想方設法去拍攝有強烈沖擊力的畫面,。在一些報道中,記者甚至會專門挑選那些大額消費的中國人采訪,,給人一種大多數(shù)中國游客都是“一擲千金”的錯覺,。
“爆”并不能涵蓋中國游客行為的全部特征。中國赴日游客中,,很多都是普通百姓,。有些游客,中午靠一枚雞蛋,、一包方便面果腹,;有些游客,奢侈品一眼都不看,,買的都是物美價廉的日用品,;還有一些游客,會早早起來逛早市,,操著快譯通砍價……他們構成了中國赴日游客中的另一面,,卻很少被日本媒體更多關注。
“傳播泡沫”造成的印象,,極容易在破滅后傷害真相本身,。已經(jīng)有日本人開始反思給中國游客貼上的這個標簽。日本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爆買”這個詞并不高雅,,用來形容中國游客不合適,應該找到一個好的詞,,取代“爆買”一詞,。東京街頭的普通民眾也表示,,“令人感覺看到什么就買什么,沒有什么好的印象”,。而《東京新聞》的社論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從“爆買”這個詞中,容易感到日本對中國“傲視的目光”,。
無獨有偶,,韓國也出現(xiàn)了一個流行語“游客”,發(fā)音就是中文的“you ke”,,特指中國游客,,同樣成為報道中常見的詞匯,可以不加注解就在新聞報道中出現(xiàn),。相比起來,,“游客”一詞更顯客觀,直譯中文則顯出親切和接納,。在韓國網(wǎng)站上搜索這個新詞,,結果都是如何招攬中國游客的信息,反省中國游客再次來韓比例不高的原因等等,。
當然,,“游客”前面也會有“出手豪氣”的定語,只是相比起來,,韓國人更理解這種行為,。多位韓國朋友毫不諱言地告訴筆者,20多年前韓國人出國購物也是大包小包往回搬,,將心比心,,現(xiàn)在中國游客如此并不意外。況且買的東西也并不都是買給自己,,更多是為了親友代購的禮品,。將其籠統(tǒng)稱之為“爆買”,言過其實,。
德國哲學家,、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特指出,“無論在單個的詞里面,,還是在連貫的言語中,,語言都是一種精神行為,是一種真正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而在每一語言中,,這種精神行為都具有獨特性?!蓖瑯邮敲枋鲋袊慰?,不同國家卻出現(xiàn)了兩個不同的流行語,。這些文化上的思維方式差異,很值得中國游客們去細細品味和思考,。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國赴日游客“爆買” 日本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