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像磁石一樣拴心留人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道,,重在拴心。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才的有序流動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有利于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但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基層單位、科研機構(gòu)的人才流失問題突出,,跨地域,、跨行業(yè)的“跳槽”過于頻繁,甚至出現(xiàn)心情不暢,、負氣出走的案例,。人才是創(chuàng)新第一要素,人才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個體職業(yè)發(fā)展,,也有利于我們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如何更好地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擺在各級領導者面前的一道時代考題。
當前,,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試點,、事業(yè)單位職稱評聘改革、科研機構(gòu)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及科研經(jīng)費使用管理改革等,,種種努力都是“待遇留人”的重要體現(xiàn)。但待遇只是留住人才的一個方面。中國古代傳說的鳳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越是高層次的人才,,越看重物質(zhì)待遇之外的成長平臺與精神追求,,所以人才服務既要有物質(zhì)層面的待遇,更要有精神層面的關懷,。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到劉玄德“三顧茅廬”、揮淚送徐庶,,無不啟迪后人:寫好“拴心留人”四個字,,一筆一畫都考驗誠意與水平。以真情打動真心,,增進人才的認同感,、成就感、歸宿感,,給其足夠施展才華的空間和舞臺,,定會望旆來歸、群賢畢至,,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黨和國家事業(yè)中來,。
任何工作說到底,,都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說到底關鍵在做人的思想工作。1938年3月,,心高氣傲的青年作家,、“魯迅的學生”蕭軍途經(jīng)延安。毛澤東派秘書去探望,,請他見見面,,竟被客氣拒絕,表示只是路過,、不便打擾,。隨后,毛澤東親自前往并在招待所共進午餐,,談話間還引用了魯迅給蕭軍的信,。這份平易近人、禮賢下士的態(tài)度令蕭軍心感有愧,,在以后的革命實踐中創(chuàng)作出不少群眾喜愛的作品,,半個世紀后仍說:“毛主席主動來訪,是看得起我,那偉大的不是我,,而是他,。”今天,,“黨管人才”的原則更要求我們以心交心,、同心同德,包涵寬容專門人才特有的“小脾氣”,,努力成為廣大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從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本質(zhì)上講,,“拴心”是一種政治引領,是依靠內(nèi)化于心的共同理想信念來“像磁石一樣”吸引人,、留住人,,實現(xiàn)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對此陳云同志曾有通俗概括:“了解人,、氣量大、用得好,、愛護人”,。12個字聽起來似乎平淡無奇,實則充滿與人為善,、愛才惜才的博大胸懷和真情實意,。其中“愛護人”指的正是對干部對人才要實事求是、多方幫助,,設身處地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與后顧之憂,;又如鄧小平同志所言,對特別優(yōu)秀的“要給他們搭個比較輕便的梯子”,,這才能讓組織人事部門真正成為“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選好人,、用好人是頭等大事,愛護人,、留住人同樣是大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形成“士有一言中于道,,不遠千里而求之”的人才意識,,以政策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業(yè)留人,,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召喚起千千萬萬“做照亮時代的長明燈”的李保國、黃大年,,我們的事業(yè)定能薪火相繼,、無往不勝。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拴心 磁石 心留 像 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