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話語與“化雨”
一位領導同志在向基層干部群眾解釋“智庫”這一專業(yè)性較強的概念時,將其比喻為“黎明前報曉的公雞”。這通俗易懂地表達了智庫的職能和作用就是及時,、準確地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提供建議,,當好參謀,當好預言者,不放“馬后炮”。這樣的話語生動傳神,令人印象深刻,,因而能讓聽者入耳入心。由此想到話語與“化雨”的關系,。
能說話,、會說話、善對話,,是當好領導干部的一門基本功,。領導干部的話說得好不好,、到不到位,最終要看其能否產(chǎn)生春風化雨的效果,,為聽眾所領悟,、所接受,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行動上的“共振”,。
話語與“化雨”發(fā)音相同、意義有別,,甚至表面上看,,二者之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但論及話語的功效,,又常常使人聯(lián)想到“化雨”,。從這個意義上說,話語是“化雨”的前提,,“化雨”是話語的目的,。然而,并非所有話語都能產(chǎn)生“化雨”的效果或影響,。一些不切實際的假話、不著邊際的大話,、無關痛癢的空話,,不僅不會有“化雨”的功效,反而會讓群眾心生反感和不滿,。只有那些鮮活生動,、接地氣的話語,才會產(chǎn)生“化雨”的效果,。領導干部只有如此說話,,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才能彰顯能力和水平,。
當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正在全國各地展開。如果領導干部在宣講時只會簡單地念文件,、讀報紙,,而不善于結合當?shù)貙嶋H、聯(lián)系聽眾思想進行深入淺出的闡發(fā),,宣講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真正把中央精神學懂弄通,并用接地氣的話語將其傳遞給人民群眾,。只有這樣,,才能產(chǎn)生春風化雨的效果,將中央精神“化”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動。
接地氣的話語源于實踐,、來自群眾,,為人民群眾所喜愛。應當注意的是,,接地氣不是粗俗,、庸俗和膚淺,而是切合實際,、抓住要領,,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讓人民群眾聽了覺得解渴管用,。領導干部使用接地氣的話語,,則字字都會有分量、句句都會貼心扉,,就會具有“化雨”效果,,就會為老百姓所理解、領會和接受,。
領導干部來自群眾,,又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有基礎,、有條件掌握接地氣的話語,,關鍵在于愿不愿改進工作作風、是不是接上了地氣,。如果只想當官“做老爺”,,眼睛向上不向下,不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就只會說群眾聽不懂的官話、套話,。反之,,如果經(jīng)常深入基層,多與群眾說心里話,、家常話,,就會對群眾語言及他們愛聽、聽得懂的話信手拈來,、隨口道來,,使群眾語言成為自己的慣用語和工作語言,。這說明,要使自己的話語接地氣,,首先自己要在行動上接地氣,。所謂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也可以在這個意義上來理解,。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領導話語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