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狄更斯,、柯南·道爾,、莫奈他們是這樣描述倫敦霧霾的
最近冬日降臨,,眾多北方城市北京,、濟南,、沈陽等開始集中供暖,,隨之而來的,,就是紛紛進入一年一度的“霧霾季”,。尤其是東北重鎮(zhèn)沈陽,,PM2.5指數(shù)再次爆表,,一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引起了媒體和民眾的巨大關(guān)注,。
對下圖這樣超科幻的場景
還有真實版的“天空飄來五個字”
有時真的只能無奈地喊一聲:天??!
當(dāng)然,苦中作樂的段子手們還有興致妙語連珠展開花式吐槽,。比如:“北京用大雪侮辱了濟南,,濟南用霧霾回擊了北京?!?/span>
其實身在魔都的微信君還是很心疼霧霾下的北方人民,,因為有好多朋友都生活在北京。而且魔都的霧霾發(fā)作起來也不遑多讓,。每當(dāng)身臨其境時,,就更體會到什么叫“會呼吸的痛”。
所以我們來說說關(guān)于霧霾的事情
1936年的倫敦市中心彌漫在一股霧氣中
據(jù)說北京已戴上了“世界新霧都”桂冠,,而一直以來以“霧”聞名的前任“王者”倫敦,是如何變成“世界霧都”,?又是如何甩掉“霧都”帽子的呢,?
先一起看看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英國作家們,都是怎樣關(guān)注彼時的霧都倫敦。(說明:本文標(biāo)題中的“兩百年來”僅為表示約數(shù)……)
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1620-1706)
約翰·伊夫林是英國一位非常多產(chǎn)的作家,,查理二世的顧問,英國皇家學(xué)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創(chuàng)作有關(guān)美術(shù),、林學(xué)、宗教等著作三十余部,。伊夫林的文學(xué)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日記》(Diary,,1818第一版)和《戈多爾芬夫人的一生》(Life of Mrs. Godolphin,1647)兩部作品,。
作為一位著名的日記作家,,伊夫林自11歲起便堅持日記寫作,終身未斷,。他的《日記》是寫給自己的,,其中卻很少談及他本人。書中巨細靡遺地記錄了60余年的英國生活,,是有關(guān)17世紀英國社會,、文化、宗教和政治生活的珍貴史料,,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比如日記中見證了查理一世和奧利弗·克倫威爾的死亡、最后一次在倫敦肆虐的大瘟疫,、以及1666年的倫敦大火等,。
除了文學(xué)成就,伊夫林一定程度上還是最早提出將工業(yè)設(shè)施搬離城市,,大力種植綠色植物開辟綠地以改善城市空氣質(zhì)量的人,。1661年,,他寫了一篇給英王查理二世的長篇報告:《防煙,又名論空氣的不適與籠罩倫敦的濃霧》(Fumifugium,,or The Inconveniencie of the Aer and Smoak of London Dissipated,,1661)。在文中他痛陳煤煙濃霧之弊,、倫敦污染之況,,被公認為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有關(guān)空氣污染的文獻。
伊夫林憂心忡忡地寫道:“煤煙用它那隱匿的邪惡之手,,損害并威脅著建筑物…倫敦這座城市號稱理性動物的聚居地,、至高無上的君主寶座,其實更像埃特納火山,、火神的庭院,、斯特龍博利火山島,或者地獄的邊緣,。”作為對策,,伊夫林提出讓產(chǎn)生煤煙的工廠搬離倫敦城,然后在城市周圍建起一圈芬芳植物的屏障,。然而這兩條建議都未能實行,。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
蘇格蘭作家,,19世紀英國最為多產(chǎn)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金銀島》《化身博士》《綁架》《黑箭》等。他早年四處游歷,,為其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資源,,后期致力于小說創(chuàng)作,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金銀島》(Treasure Island,,1883)是關(guān)于海盜歷險探寶的故事,,也是他浪漫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堪稱整個西方文學(xué)傳統(tǒng)中最著名的海盜故事,。
史蒂文森的代表作《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886)是一部關(guān)于人類雙重性格的諷刺性小說,,同時也是描述心理活動的懸疑恐怖小說。主人公“Jekyll and Hyde”也自此成為一個通用詞匯,,意思就是“具有善惡雙重性格之人”,。
而19世紀霧氣彌漫的倫敦城,被史蒂文森寫進了這部小說,,成為塑造充滿威脅感的Dr. Jekyll的形象來源,。史蒂文森甚至說,倫敦霧霾所具有的棕褐色調(diào)(對這濃重的倫敦霧,,甚至有一個專們的外號:豌豆湯)正是邪惡的Mr. Hyde身上披掛的“巧克力色的尸衣”,。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
19世紀英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他一生高產(chǎn),,作品在現(xiàn)實主義的關(guān)照中時常流露著昂揚樂觀的浪漫主義氣質(zhì),注重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犀利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英國廣闊復(fù)雜的社會現(xiàn)實,。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雙城記》《霧都孤兒》《艱難時世》等,至今經(jīng)久不衰,。
《荒涼山莊》(Bleak House,,1852-1853)是狄更斯創(chuàng)作生涯中后期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小說以兩個家庭為基本架構(gòu),,人物錯綜復(fù)雜,,情節(jié)引人入勝,,標(biāo)志性的幽默語言更是讓這部長達六十萬字的巨著讀來絲毫不覺枯燥。在《荒涼山莊》中,,狄更斯把霧霾變成了一種惡毒而滑動著的存在,,充滿了個性與力量。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
波蘭裔英國籍作家,,早期現(xiàn)代主義作家,被奉為最偉大的英語小說家之一,。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許多都以海上航行為背景,描述了身處于冷酷莫測的宇宙之中的悲劇性的人類精神,。代表作《“水仙號”上的黑水手》(1897)《吉姆老爺》(1900)《黑暗的心》(1902)等,。
康拉德在作品《密探》(The Secret Agent,1907)中,,以1886年的滿是霧霾的倫敦為背景,,描述某匿名國家的間諜威洛克先生在英國的行動。有評論認為康拉德就是從狄更斯在《荒涼山莊》中對霧霾的描寫,,而在其中以此種方式表示致敬,,并獲得成功。
《密談》因其中的恐怖主義主題,,成為了“9.11”事件發(fā)生后兩周內(nèi)美國媒體引用最多的三部作品之一,。在現(xiàn)代圖書館選出的“現(xiàn)代最好的100部英文經(jīng)典小說”中排名第46位。
阿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
英國小說家,,1859年出生于蘇格蘭愛丁堡。因成功塑造了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一形象而享譽世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除了福爾摩斯探案小說外,他還曾寫過多部其他類型的小說,,如科幻,、懸疑、歷史與愛情小說,,并創(chuàng)作過戲劇,、詩歌等。
說到描寫十九世紀倫敦的文學(xué)作品,,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必不可少,。這個就不用過多介紹了吧。作為史上最著名的私家偵探,,福爾摩斯平常悠閑地住在貝克街221號的公寓里,,抽著煙斗等待委托上門。一旦接到案子,,他立刻會變成一只追逐獵物的獵犬,,鎖定目標(biāo),將整個事件抽絲剝繭,、層層摸索,,驅(qū)散“重重迷霧”,直到最后真相大白,。
此外還有一些關(guān)于作家,、藝術(shù)家和倫敦霧霾之間的小八卦
在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小說中,,尤其是在描寫工人階級的場景中,常常能看到“倫敦式”的陰冷霧霾在繚繞,。
馬克·吐溫(Mark Twain),,又一位美國作家。據(jù)說有一次他在倫敦作演講,,結(jié)果因為霧霾太嚴重,,現(xiàn)場只來了很少的觀眾,而且?guī)缀蹩床坏窖葜v臺上的大作家本人,。無奈馬克·吐溫只能草草結(jié)束了這場演講,。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出身在美國,、藝術(shù)成就主要在倫敦取得的著名印象派畫家,。惠斯勒自稱“我是霧霾的畫家”。他著名的《夜曲》作品系列,,每張畫面均蒙著一層灰霧,,無論描繪倫敦、巴黎,,還是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此間景物與人物皆若隱若現(xiàn),。
Chelsea,,1878
Southampton ,1872
或許是因為霧氣是表現(xiàn)光與空氣關(guān)系的最好介質(zhì),,印象派畫家都對霧都倫敦情有獨鐘,。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在1870年左右特地跑到倫敦看霧,如果哪天天氣放晴,,莫奈就會特別失望:“我所有的畫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
莫奈所畫陽光照耀下霧中的倫敦國會大廈
同樣是畫家,,英國本土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特納(J. M. W. Turner)就沒有莫奈那么好的興致,。據(jù)說他并沒有真正完成那幅《泰晤士河上的滑鐵盧橋》,因為這種表現(xiàn)霧氣彌漫的作品,,在飽受霧霾之苦的倫敦人中間根本少有買家,。
特納作品:Waterloo Bridge
對了,,為了配合今天“十三號星期五”的黑色日子,特別加一個關(guān)于史上最著名懸疑兇殺案之一,、發(fā)生在霧都倫敦的“開膛手杰克”的八卦,。
如果被問到“開膛手杰克”作案的那天是不是有霧霾,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是”做為答案,。畢竟從文學(xué)角度來說濃重的霧氣增加了懸疑和危險的色彩,,從實際犯罪角度來說,霧氣也有助于避免被目擊以及方便逃脫,。
但是根據(jù)記載,,歷史上“開膛手杰克”作案的真實日子,基本上都不是霧霾天,。也就是說,,大量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尤其是電影中特別設(shè)置的場景,為霧霾中的倫敦增添了幾分陰郁和恐怖,。
然后微信君特地去關(guān)注了一下日本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劇場版中的一集《貝克街的亡靈》,。柯南和同伴在劇中回到了正被“開膛手杰克”攪得人心惶惶的倫敦街頭,,進行了一系列調(diào)查,。有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還是青山剛昌也做過調(diào)查,,動畫片中的倫敦街頭,,似乎空氣不錯,并沒有霧霾。
好,,最后介紹一本關(guān)于倫敦霧霾的專著,也是今天這篇微信中用到的大量素材的來源《倫敦霧》(London Fog:the Biography),。
克里斯汀·L·科頓(Christine L.Corton)
克里斯汀是英國自由撰稿人,,自2010年起任教于劍橋沃爾森學(xué)院(Wolfson College)。畢業(yè)于肯特大學(xué)(University of Kent),,博士論文寫的就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與愛德華時代文學(xué)中作為隱喻的倫敦霧”(London Fog as a Cultural Metaphor in Victorian and Edwardian Literature),。
在克里斯汀·L·科頓近日出版的新書《倫敦霧》中,她研究了三個問題:人們?nèi)绾谓忉寕惗仂F,他們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以及倫敦霧是怎樣演變成為一種重要的,、取之不竭的文化資源與隱喻的。(《倫敦書評》,,2015年10月8日)
在書中,,科頓向我們講述了倫敦霧的前世今生,講述了它們的危險與美麗,,以及對英國文化與想象的持久影響,。籠罩不散的濃霧改寫了城市生活,,創(chuàng)造了重塑社會關(guān)系的匿名世界,,也由此為犯罪提供了掩護,模糊了道德與社會規(guī)約的界限,。由此看來,,倫敦霧不愧為工業(yè)時代最偉大的城市景觀之一。
不過,,在今天,,霧霾造成的空氣污染已經(jīng)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之一。所以自從1952年那場著名的“殺人大霧”之后,,英國政府通過立法和規(guī)管,,禁止家庭和工廠燒煤;把傳統(tǒng)制造業(yè)生產(chǎn)向海外轉(zhuǎn)移,,同時國內(nèi)開始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幾年工夫就使倫敦、曼徹斯特等城市的空氣質(zhì)量發(fā)生了明顯改觀,。
當(dāng)然,,這些政府手段只是治理空氣污染的措施之一,還有大量諸如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民間環(huán)保組織推動立法,、監(jiān)督政府和企業(yè),清潔能源開發(fā)等等都是必須的手段,。
環(huán)保早已不單單是別人家的事,,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xué)會的技能。所以,,下次跟著微信君再來看一些關(guān)于環(huán)保的好書吧,。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狄更斯 柯南·道爾 莫奈 他們是這樣 描述倫敦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