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鄧亞萍能否玩轉(zhuǎn)兼職教授這個球
作為乒乓球國手的鄧亞萍,,她的水平與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當鄧亞萍受聘擔任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時,卻遇到眾多的質(zhì)疑,。
據(jù)新京報報道,,中國政法大學聘任鄧亞萍為該校兼職教授一事經(jīng)媒體報道后,一些法大校友和網(wǎng)友都對此提出質(zhì)疑,,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圣甚至發(fā)微博稱“不與鄧亞萍教授共處”,。
昨天,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1408班學生徐恒發(fā)布致本校黨委書記石亞軍的公開信,,要求校方回應此事,。
中國政法大學昨天通過官方微博稱,聘請鄧亞萍為兼職教授,,是由體育教學部向?qū)W校提出申請的,,符合該校兼職教授聘任的相關條件和程序。鄧亞萍為體育教學部兼職教授,,主要工作是支持學校高水平乒乓球運動隊的建設發(fā)展,。學校希望通過鄧亞萍進一步提升學校乒乓球運動隊成績。
現(xiàn)年42歲的鄧亞萍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1997年退役后,,她分別在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先后獲得英語專業(yè)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碩士學位和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因此,,有網(wǎng)友認為憑鄧亞萍的學歷和成就,她有資格獲聘,。
從鄧亞萍的經(jīng)歷和學歷看,,她如果受聘為經(jīng)濟系或體育學院的兼職教授,,也許就沒有多少爭議了。但中國政法大學為了提升學校乒乓球隊的水平就聘請鄧亞萍這樣的兼職教授,,多少讓人感到不務正業(yè),。
鄧亞萍要強、不服輸,、肯下苦功,,這使她在運動領域成績卓著。但這不意味著所有領域都能靠苦功就能達到至高境界,。鄧亞萍“跨界打球”,,就出現(xiàn)過把球打出界外的“臭球”。
2010年,,鄧亞萍出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即刻搜索總經(jīng)理。這個據(jù)稱投入20億元(另一說法是投入不足五億元)的即刻搜索很快就銷聲匿跡了,。到2013年,,除了新聞外,即刻搜索頁面搜索結(jié)果都直接跳轉(zhuǎn)至盤古搜索,。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即刻搜索不僅缺少核心的技術團隊,更是有著一個龐大的內(nèi)部組織機構,,這樣的團隊不可能有競爭力,。
鄧亞萍在媒體里任職,卻對媒體不甚了解,,以致2014年在北京郵電大學演講時,,說過某報62年來“沒有假新聞”這種引來一片嘩然的外行話。其實,,只要略通媒體歷史,,就知道沒有哪家媒體敢說自己在60多年里沒有假新聞。于是當網(wǎng)友翻出某報刊有“畝產(chǎn)3萬多斤”標題的舊報紙時,,不知道鄧亞萍有沒有拉球出界的感覺,?
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質(zhì)疑鄧亞萍當兼職教授,一方面表現(xiàn)了如今的大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今大學外聘教授的泛濫狀況已引起學生的反感,。
外聘教授之所以令人反感,是因為一些高校聘請的不是與專業(yè),、學術有關的專家學者,,而是看中受聘者的權力、財富和名氣,,表現(xiàn)出與大學文化不相符的追權,、追錢和追星氣質(zhì),。而且在外聘教授過程中,一些大學并沒有走程序,,更沒有公開聘請的理由,。
中國政法大學說聘請鄧亞萍當兼職教授是學校體育教學部提出的,而且與乒乓球相關,,對鄧亞萍來說,,這個球顯然能夠玩得轉(zhuǎn)。但小小校隊請鄧亞萍這種級別的人當兼職教授,,也顯然是“大炮打蚊子”,,鄧亞萍也不可能常為校隊講授乒乓球。所以相信這只是學校在打繞彎子追星的“弧圈球”,。(何龍)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鄧亞萍 兼職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