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故宮院長單霽翔講述鄭振鐸追回國寶故事
故宮博物院今年9月起舉辦的“石渠寶笈特展”轟動京城,,有時甚至需要排隊6小時才能觀展,。之所以如此引人關(guān)注,是因展覽展出的是故宮博物院一批鎮(zhèn)館之寶——《清明上河圖》《五牛圖》《伯遠帖》等,。
觀眾之所以現(xiàn)在能看到《伯遠帖》《五牛圖》,,離不開鄭振鐸先生的不懈努力,。昨天,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振鐸紀念館名譽館長單霽翔接受溫都記者專訪,講述鄭振鐸搶救文物故事,。
追回流失在外的《五牛圖》《伯遠帖》
鄭振鐸是新中國首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也曾任文物局長,是第八任,。在單霽翔口中,,常稱鄭振鐸為老局長。
故宮博物院正舉辦“石渠寶笈特展”(石渠為皇家藏書處,,清代宮廷編纂有大型著錄文獻《石渠寶笈》),,每天凌晨四五時,故宮門口就排起長隊,,觀展的人有時最晚到凌晨才離開,。
“特展里,很多流失文物,,就是在鄭振鐸先生的四處奔走呼號,,傾囊購藏之下才得以回來的。”單霽翔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石渠著錄1229件,,其中 繪畫1001件,書法228件,,但這些國寶并不是一直保管在故宮,,其中899件收藏在紫禁城(現(xiàn)故宮),但330件曾因歷史原因流失出去,。
單霽翔說,,鄭振鐸任文物局局長期間,于1953年起草《故宮博物院改進計劃專題報告》,將故宮博物院定位為以藝術(shù)品陳列為中心的“文化,、藝術(shù),、歷史性的綜合博物館”。“為重現(xiàn)故宮輝煌,,豐富故宮博物院藏品,,老局長四處奔走。”
二十世紀50年代,,鄭振鐸主持組建了文物征集小組和北海團城文物收購點,,陸續(xù)回購許多珍貴書畫文物,其中包括《五牛圖》《瀟湘圖》《韓熙載夜宴圖》等佳品,,舉世聞名的《伯遠帖》也是在他的奔走推動下,,才從香港重金回購。
東晉王珣《伯遠帖》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曾藏在乾隆養(yǎng)心殿內(nèi),,乾隆題匾額曰“三希堂”。“現(xiàn)在‘三希’中,,只有《伯遠帖》是真跡,,價值很高。再有《五牛圖》,,絕對是國寶中國寶,,都離不開老局長的不懈努力。”
把畢生收藏的600多件陶俑無私捐獻
單霽翔說,,鄭振鐸先生把個人收入和家庭積累用來收藏雕塑作品,,搶救了一批陶俑。鄭振鐸收藏的陶俑內(nèi)容涉及宴樂,、儀仗,、出行、狩獵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漢魏至唐宋1400多年歷史,,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的代表作。
1952年,,鄭振鐸寫信給周恩來,,表示愿將個人收藏的全部陶俑捐獻給國家。后經(jīng)國家文物局調(diào)撥,,600余件陶俑入藏故宮博物院,。
在2004年,鄭振鐸誕辰105周年的時候,,故宮博物院舉辦了鄭振鐸捐獻陶俑特展,,把他捐獻的文物展現(xiàn)給觀眾,。
今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又開放慈寧宮,,在里面辦了故宮博物院的雕塑展,。“這個雕塑展里,重要的陶俑精品,,都是鄭振鐸畢生傾囊收購所得,。” 單霽翔還打算,今后把鄭振鐸捐贈文物展辦到溫州來,。他現(xiàn)場查看后認為,,鄭振鐸紀念館場地和安保條件目前還不夠,他更中意于在溫州博物館舉行,。
單霽翔想多寫寫“老局長”保護文物故事
2013年,,單霽翔去上海參加為福壽園里鄭振鐸銅像揭幕的儀式。昨天他到溫州,,是為鄭振鐸紀念館揭幕,。
“去年1月,鄭振鐸先生的祖籍——福建長樂市也為他塑立了全身像?,F(xiàn)在,,溫州有了鄭振鐸紀念館,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老局長鄭振鐸先生生活過的地方也有了這樣一所紀念館,,向世人述說先生的生平事跡。它既是對先生的深切緬懷,,更是對先生精神與貢獻的弘揚,。”
作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工作繁忙,,他很少擔任其他社會職務,,這次不但應允任鄭振鐸紀念館的名譽館長,還為紀念館撰文介紹鄭振鐸事跡,。參加完昨天的開館儀式后,,單霽翔說,他回去要改改為鄭振鐸紀念館所寫的文章,。
“看完整個紀念館,,我覺得這篇文章太正統(tǒng),介紹的多是先生的基本情況,。其實,,這些情況大家都知道。我現(xiàn)在想多寫寫鄭振鐸先生鮮為人知的保護文物的故事,。”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故宮院長單霽翔 講述鄭振鐸 追回國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