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汝為魁
●北宋·汝窯瓷熏爐(殘)●出土地點: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窯址●器物年代:北宋(960-1127)●保存地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宋·綠釉狻猊熏爐的底座,,安徽省宿松縣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吳正臣夫婦墓出土。
高麗王朝(十二世紀(jì))·青瓷狻猊香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高麗青瓷是高麗王朝陶瓷藝術(shù)的代表,,受中國青瓷影響而發(fā)展起來,。
南宋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說:“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zhì)頗粗厚,?!闭f明宋人便認(rèn)為汝窯是當(dāng)時最好的瓷器。但汝窯在北宋產(chǎn)量很小,,至南宋初期已十分難得,,后代連窯址都杳無可尋了。
汝窯生產(chǎn)的核心區(qū)直到2000年才在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被確認(rèn),。上圖這件蓮花座,,便出土于窯址中的澄泥池。它下部是田田的荷葉,,中間束腰部分原有突出的龍首,,上部是由三層仰蓮瓣裝飾的蓮臺,蓮臺有母口,,因此,,蓮花座上應(yīng)還有一個子口與之相合的物件。它雖不是一件完整器,,卻給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隨著佛教的傳入,,大量被用作裝飾紋樣,,佛像寶座,、器物托座,、佛塔基座上隨處可見盛開的蓮花。這樣一個器座,,上面坐的是什么呢,?一尊佛像、一件器物,、還是一個立體的雕塑,?
如果是一尊佛像呢?底部荷葉的曲線尤為生動,,但是用于精神崇拜的偶像之下,,會使得偶像的嚴(yán)肅性遭到消解。如果是一件溫碗呢?兩宋時期以蓮花裝飾的托座很多,,拿得穩(wěn)當(dāng)是這類器物最基本的設(shè)計要求,。
假如是一只頗具動感的獅子,從獅子口中吐出繚繞的香煙,,與底座的曲線正好動靜相配呢,?
這樣一個想象的場景,確實曾出現(xiàn)在宋人的記述中,。宋徽宗宣和年間,,徐兢奉命出使高麗,在他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中,,提到高麗青瓷有一款“狻猊出香”,,并和“汝州新窯器”相聯(lián)系:“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惟此物最精絕,,其余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背鱿慵囱瑺t,,狻猊是龍的兒子,傳說龍生九子,,形態(tài)卻各不相同,。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出現(xiàn)在熏爐上,,是它的性情使然。
李清照的《醉花陰》曾有“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句,,描繪的便是一尊金屬質(zhì)地的獸形熏爐,可知那時這一題材有多種材質(zhì),。瑞腦即龍腦,,可用作熏香。爐中香料逐漸燃盡,,室外的薄霧濃云,,心中的悵然神傷,都在這裊裊香煙中郁結(jié),,莫道不銷魂,,人比黃花瘦!
徐兢提到的“汝州新窯器”,就是陶瓷史上被贊譽(yù)最多的汝窯,,北宋時期北方汝窯,、耀州窯等青瓷器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以往瓷器業(yè)“南青北白”的局面,。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宋高宗趙構(gòu)駕臨權(quán)臣張俊家。為了迎接高宗的到來,,張家舉辦了堪稱極盡奢侈的一桌筵席,,筵席的菜單和禮品,被詳細(xì)地記在了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里,,禮品清單中竟有“近尤難得”的汝窯瓷器十六件,,充分體現(xiàn)了張俊在南宋將領(lǐng)中“最多貲”。
高宗對汝瓷極為珍愛,,當(dāng)太上皇之后還曾于德壽宮陳列“天青汝窯”,,他寵愛的劉貴妃“善畫,每用奉華印”,,傳世的汝窯瓷器底部有刻“奉華”款者,。宮廷對汝窯的喜好,導(dǎo)致了南宋官窯的仿燒,,南宋官窯中有造型與汝窯這件蓮花座相似的殘器,,但畢竟原料和燒造條件有所不同,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
汝窯這件器座蓮瓣飽滿,、簡潔而靜雅,釉薄的地方胎體依稀可見,,甚至有的蓮瓣上釉層剝落,,但卻由此給了器物更多的層次感和歲月的磨痕,下部的荷葉優(yōu)美靈動,,千載之下,,你仍可以想見當(dāng)初制器的工匠,塑造出它時眸間嘴角的得意之色,。
南宋偏安東南之后,,對奢侈品的追求較之北宋有過之而無不及,,周密《武林舊事》載“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杭人亦無時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日糜金錢,,靡有紀(jì)極,,故杭諺有‘銷金鍋兒’之號”。在銷金鍋兒的奢靡中,,南宋的工藝細(xì)膩精致,,只是在“東南嫵媚,雌了男兒”的氛圍中,,工匠尚在,,卻少了精神。
源流一物說
“當(dāng)日奉華陪德壽,,可曾五國憶留?!薄G』实墼跒榍鍖m藏汝窯瓷器所題的詩句里,,慨嘆德壽宮中玩賞汝瓷的宋高宗,,似乎早已忘記父兄曾被囚禁在金人的五國城。
而被宋人遺落在北方的汝窯窯址,,隨著金代統(tǒng)治者的審美偏好而消亡,,“陶穴杳無存”。但沉睡于窯址中的殘器,,仍封存著動人的信息,,這也是考古的魅力與意義所在,我們一直在尋找,,從未忘記,。
(作者:杭侃 系北京大學(xué)考古文博學(xué)院教授)
編輯:邢賀揚(yáng)
關(guān)鍵詞:汝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