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毛澤東與他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附書單
廣讀天下奇書 常新胸中日月
毛澤東與他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1940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戰(zhàn)略相持階段,,南洋僑領陳嘉庚輾轉來到延安訪問,,他見到那里讀書,、學習蔚然成風,,聯想到自己在國統(tǒng)區(qū)重慶所看到的一派燈紅酒綠,,遂感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陳嘉庚的感嘆,,揭示了一個深刻的規(guī)律: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我們黨引以為豪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彌足寶貴的歷史經驗。什么時候重視學習、善于學習,,什么時候黨的事業(yè)就興旺發(fā)達,;反之,就容易遭受挫折,。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都反復強調讀書,、學習的重要意義。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自覺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積極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此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被寫進黨的十八大報告,“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兩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讀書、學習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最顯著,、最重要的社會風氣,。
毛澤東同志是我黨歷史上愛讀書、會讀書,,并且善于把讀書,、薦書作為一種有效工作方法的領導人,他對于讀書,、學習的見解可以帶給我們諸多啟發(fā),。今年9月9日是毛澤東同志逝世39周年紀念日,我們特約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撰文,,與讀者分享毛澤東關于讀書,、學習的思考。
——編 者
?。ㄒ唬┳x書要為天下奇
毛澤東早年常說: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創(chuàng)奇事,。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毛澤東風云一生,書劍雙修,。所謂“劍”者,,不單指軍事,還包括對書本的運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實踐的力量,。讀書既然是為了磨劍、亮劍,,以“創(chuàng)奇事”,,當然就不能漫無邊際地閱讀,那樣反倒會稀釋思想和實踐之“劍”的力度,。因此,,人們總是希望讀好書,讀大有益于人生境界和做事本領的“奇書”,。這樣一來,,何為奇書,怎樣擇書之事,,便冒了出來。
毛澤東是22歲那年遭遇這個問題的,。作為師范生,,他當時潛心古籍,但汗牛充棟的古籍押上一生也讀不完,。于是,,他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一封信中開列了77種經、史,、子,、集書目,直言:“中國應讀之書止乎此,。”這是目前知道的毛澤東第一個擇書而讀的舉動,。可惜的是,,這封信里所開列的77種典籍書目沒有留存下來,。事實上,毛澤東早年擇讀的書目大多都沒有保存下來,,這是毛澤東研究的一件憾事,。
毛澤東在投身革命去奮力“創(chuàng)奇事”后,便把讀書,、擇書,、薦書當作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據他留下的文字或當事人的一些記載,可歸納出他閱讀,、推薦和編擬的27個書目(名單附后),。這27個書目,少則3種,,多則100種以上,,涉及上千種書。這當然遠非毛澤東一生閱讀的全部,。他逝世后,,在中南海住地的藏書達9萬多冊,都是新中國成立后根據他的需要陸續(xù)配置的,。還有,,他當學生時記的《講堂錄》所載老師講授或要求課余閱讀的,1957年一次性索要的十幾種注釋和研究《老子》的書籍,,1959年前后為糾正“大躍進”失誤在不少會議上反復推薦的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等書籍,,晚年從200多種各類笑話集中選擇的幾十種,等等,,都是可以通過考證整理出書目來的,,這里均未計入他的擇書之舉。當然,,列入這27個書目的,,也不能說他都詳細讀過或讀完了,但大部分畢竟是他選擇出來的,,對于有“奇書”之效的經典,,還詳加批注。專做學問的人,,一生讀千種書,,也屬不易,何況毛澤東的主要精力還在革命和建設實踐呢,?
最可“奇”者,,不在擇讀之量,而在擇讀的內容和效果,。毛澤東的擇讀,,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學、馬列和文史,。但那些與他的實踐活動關系不大的書籍,,他同樣也多有閱讀。他同來訪的法國政治家討論拉普拉斯《宇宙體系論》同康德星云學說的關系,,連對方也感到陌生,。1958年,,他要求領導干部們讀一讀蘇聯威廉斯寫的《土壤學》,說“從那里面可以弄清楚農作物為什么會增長”,。他提出增進農作物產量的“農業(yè)八字憲法”,,與閱讀此書明顯有關。所謂用書之“奇”,,由此可窺一斑,。
(二)實踐為讀書之旨歸
擇書而讀的動力,,不外兩端:實踐倒逼和興趣所致,。一個是由行而思的激發(fā),一個是由內而外的延伸,。與毛澤東有關的27個書目,,比較具體地反映了他在不同時期自己閱讀和希望人們閱讀的重點,每個重點都折射出他當時集中處理的現實要務或特別感興趣的問題,。
1920年,,毛澤東在上海同準備建黨的陳獨秀建立聯系后,回長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chuàng)辦股份制書店,。賣書他也是有選擇的,從1920年10月到1921年4月,,他先后撰寫了三個售書目錄,,申明所列均是“書之重要者”或“比較重要的”,擇書而賣之意盡在其中,。
列入這三個書目的,多屬譯介的“西學”,。大致分兩類:一是西方哲學,、政治、科技等,;二是馬列主義和介紹蘇俄情況的,。這些書在三個書目中都赫然列出,可見毛澤東擇書是有思想傾向的,,這個傾向,,折射出當時先進分子的思想風景。
毛澤東由開列閱讀書目切入的政治實踐,,在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有了新的景象。他先后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和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推動工作的重要方式是編書,。他親擬編纂計劃和具體書目,,編了《國民運動叢書》和《農民問題叢刊》兩個系列。前者涉及國際政治經濟,、世界革命運動,、國民黨思想及其策略、蘇俄研究,、國內政治經濟5個方面的內容,。后者計劃出版52種,實際出了26種,,有《列寧與農民》《中國農民問題研究》《土地與農民》等,。
從賣書到編書,共同之處是都要先讀書,、擇書,,不同之處是從被動的擇書到主動的擇書,從泛泛的思想傳播到有針對性的政治宣傳,,從推動思想變化到推動實踐變革,。毛澤東主持編輯這兩套書,不是為了給書齋里的人群看,,而是為動員和教育革命前線的人們,,因此不能搞長篇大論。他很了解讀者習慣和宣傳規(guī)律,,提出每本書不能超過1.2萬字,。對一些書應該怎么編纂,要求也很具體,。比如,,他列了一本《將來之國際大戰(zhàn)》,特別注明:“此為各帝國主義國家武力與蘇俄武力之比較及新式戰(zhàn)備之研究,,取材于俄國軍事委員長福龍斯(伏龍芝)之論文,。”還有一本《婦女運動解放小史》,他又注明,,這本書以德國共產黨人倍倍爾的《婦女與社會主義》為藍本,。看來,,他當時的閱讀很方便,,且充分利用國共合作的平臺來宣傳共產黨人的主張。
如果說毛澤東的閱讀生涯有過苦惱的話,,那就是上井岡山后的一段時間里無“奇”書可讀,。這種局面,一直到1932年4月紅軍打下福建漳州,,才得以改善,。毛澤東在漳州一所中學圖書館里挑選出幾擔書運回蘇區(qū),,其中有列寧的《兩種策略》和《“左派”幼稚病》,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讀這些書,,使毛澤東在風云路上的眾聲喧嘩中,涵養(yǎng)著內功和識見,,逐步實現思想升華,。1933年,他將《兩種策略》送給彭德懷,,附信說:“此書要在大革命時讀,,就不會犯錯誤。” 不久又向彭推薦《“左派”幼稚病》:“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書,,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會知道,‘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
毛澤東說這些話,,正是他遭受打擊,靠邊賦閑,,心里苦楚無人領會的時候,。他的實踐創(chuàng)新不被看重,還被戴上了“狹隘經驗論”的帽子,,被說成“山溝溝里出不了馬列主義”,。與蘇聯留學回來的一些年輕革命家相比,毛澤東當時的馬列理論水平確實有待提高,,對蘇聯黨內的理論紛爭也缺少了解,。心里憋了一口氣的毛澤東,是帶著《國家與革命》和《反杜林論》上路長征的,,不少同行者后來都談到他在擔架上讀這兩本書的事情,。
(三)讀書推動身份跨越
到了陜北,,毛澤東迎來了閱讀黃金期。他不斷寫信給國統(tǒng)區(qū)的同志,,要他們購書帶回陜北,。大概在1936年秋,毛澤東同時收到兩批書,,一批來自上海,,是魯迅病中托馮雪峰轉送的;一批來自北平,,是一個叫王林的人托人購買帶到陜北的,。1965年,,毛澤東還在一次談話中說:“最困難的時候,王林同志給我?guī)砹撕眯?rdquo;記憶如此之深,,可見那時尋書何等急切,,真?zhèn)€是如旱望雨。
當時毛澤東擇讀的重點是軍事與哲學,。他后來回憶,,“到陜北,我看了八本軍事書”“還看了蘇聯人寫的論戰(zhàn)略,、幾種兵種配合作戰(zhàn)的書等等”“看了克勞塞維茨的,,還看了日本的《戰(zhàn)斗綱要》,看了劉伯承同志譯的《聯合兵種》”,。1937年10月22日給劉鼎的信中,,毛澤東提出:“買來的軍事書多不合用,多是戰(zhàn)術技術的,,我們要的是戰(zhàn)役指揮與戰(zhàn)略的,,請按此標準選買若干。”初到陜北,,集中閱讀軍事書籍,,不僅因為制定軍事戰(zhàn)略是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前后的第一要務,更在于他下決心總結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經驗教訓,。
毛澤東當時擇讀并寫有大量批語的哲學書籍,,保存下來的有蘇聯西洛可夫、愛森堡等人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米丁等人《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艾思奇的《哲學與生活》,艾思奇編的《哲學選輯》,,李達的《社會學大綱》等7種,。寫在《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上的批語就有1.2萬字左右,最長的一條有1200字,?!墩軐W選輯》他連讀3遍,分別用黑鉛筆,、毛筆和紅藍鉛筆作了批畫,。批語主要有三類:原著內容提要,對原著觀點的評論發(fā)揮,,結合中國實際發(fā)的議論,。
事實上,毛澤東當時批注的哲學書,遠不止7種,。為什么如此集中讀哲學,?他1937年8月同郭沫若談話時徑直道出原因:“抗日戰(zhàn)爭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研究,,沒有理論武器不行,。”毛澤東發(fā)憤研究哲學,根本上還想為總結土地革命時期的經驗教訓,。因為只有掌握理論工具,,占領思想制高點,才能揭示飽讀馬列的教條主義者為何屢犯“左”傾錯誤,。他讀《哲學選輯》寫的批語中,,道出一個刻骨銘心的結論:“一切大的政治錯誤沒有不是離開辯證唯物論的。”那么,,什么樣的思想方法才對頭呢,?大道至簡,毛澤東把他讀哲學所得,,概括為八個字:實事求是,,對立統(tǒng)一。
作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毛澤東追求的是掌握“工具”來認識和改造世界,。他擇讀軍事和哲學,并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進行思考,,在1941年以前寫出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有對土地革命經驗教訓的總結,有對抗日戰(zhàn)爭規(guī)律的揭示,,有對思想方法的澄清和標舉,,有對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析和闡述,接連不斷地向黨內吹來與教條主義迥然相異的思想新風,。
中國共產黨對領袖的選擇,,比較注重理論。隨著一套新的理論話語逐漸為全黨接受,,毛澤東也完成了身份跨越:從1935年10月長征到達陜北時的軍事領袖,,到1938年10月六屆六中全會成為政治領袖,再到1941年開始成為思想領袖,。對此,,教育家、革命家吳玉章在回憶錄里說:“《論持久戰(zhàn)》的發(fā)表,,使毛澤東贏得了全黨同志發(fā)自內心的、五體投地的贊許,、佩服甚至崇拜,,從而最終確立了在黨內無可替代的領袖地位和崇高威望,。”這種認同與擁戴,“與一般的組織安排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感受,,在當時的黨內高層也比較普遍。陳云1941年10月8日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說:“過去我認為毛澤東在軍事上很行”“毛澤東寫出《論持久戰(zhàn)》后,,我了解到毛澤東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任弼時1943年11月4日寫的整風筆記也講,他過去只覺得毛澤東“有獨特見解,、有才干”“讀了《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和《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認識到毛澤東的一貫正確是由于堅定的立場和正確的思想方法”??梢?,結合實際的擇讀和理論創(chuàng)新,在確立毛澤東領袖地位的最后一段路程上,,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胡適曾想弄明白毛澤東為何能帶領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他找來毛澤東論著閱讀后,,于1951年5月31日給蔣介石的信中說:“盼我公多讀一點近年中共出版的書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作于紅軍‘長征’之后,最可看出毛澤東以文人而主持中共紅軍的戰(zhàn)略,。”這最后一句,,多少道出毛澤東“讀奇書、創(chuàng)奇事”的文化風景,。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毛澤東 二十七個書目 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