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審計揭丁書苗與劉志軍利益鏈 現(xiàn)5000萬虛假合同
丁書苗的掮客身份逐漸明確
戳破了一個又一個的謊言泡沫后,審計人員開始琢磨,,這筆所謂的設備采購款到底是什么用途的錢?
審計組開過多次業(yè)務會,,大家曾討論過,說法不盡相同,。
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審計組負責人分析說,,隨著中央反腐敗斗爭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制度的不斷完善,由一人或數(shù)人全過程實施某一違法違紀行為已經(jīng)非常困難,。近年來,,一些領導人員開始由本人親自作案轉型為主動尋找“代理人”勾結串通作案。他們的通常做法是,,將原本可以按正常程序完成的行政審批事項或者工程招投標活動,,轉為必須通過中介方才能取得的資金和項目,然后通過中介機構獲得巨額利益,。
審計組綜合判斷分析認為,,東潤公司及其背后的博宥集團很可能就是在扮演這種中介或掮客的角色。這起5000萬元虛假設備采購合同問題,,表面上看是一般性的違規(guī)問題,,背后可能隱藏著重大經(jīng)濟犯罪案件,。于是,,在2009年12月,審計署將這起違規(guī)問題線索移送給中央紀委,。中央紀委就此成立了專案組,。
對審計人員來說,,這次審計移送只是個開始。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他們與丁書苗及她背后的高鐵帝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按照審計署統(tǒng)一安排,2010年對京滬高鐵建設項目實施第二輪跟蹤審計,。就在那年除夕的前一天,,審計署公布了對京滬高鐵第一次跟蹤審計的審計結果公告,其中不乏大量鐵路建設資金被違規(guī)使用的問題,。審計人員發(fā)現(xiàn)的丁書苗違法違規(guī)問題線索還處在繼續(xù)調(diào)查取證階段,,并未列入那一次的審計結果公告。盡管如此,,那份審計結果公告還是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審計人員心里很清楚,他們正在審計的情況比第一階段公布的問題還要嚴重很多,。他們只有更仔細更認真,,拿出沒有瑕疵的審計證據(jù),才能讓被審計單位和當事人信服,,才能回應社會公眾對京滬高鐵建設項目的高度關切,。
后來,中央紀委專案組查實,,那5000萬元所謂設備采購款的確是B公司支付給丁書苗的中介費,。此外,B公司還通過海外渠道支付給丁書苗1000萬歐元,。也就是說,,B公司給丁書苗旗下的企業(yè)支付了將近1.5億元的中介費。
這只是京滬高鐵建設項目中一個標段發(fā)生的問題,,其他標段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呢,?于是,審計組負責人安排審計人員對京滬高鐵中標施工單位逐個排查,,重點核實有無以虛假合同,、虛假發(fā)票或咨詢費、中介費方式轉移資金問題,。
2010年,,在審計署對京滬高鐵建設項目實施的第二輪跟蹤審計中,審計組派出審計人員專門負責延伸調(diào)查丁書苗及其家族成員和所控制企業(yè)的經(jīng)營業(yè)務和資金收支情況,。
很快,,審計組發(fā)現(xiàn),另外一家中標施工單位C公司于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1月4日,分4筆從結算賬戶中隱蔽轉出資金9936萬元,,以“投標保證金”名義匯入青島某民營咨詢公司,,未在C公司會計賬簿中反映。
延伸審計發(fā)現(xiàn),,該民營咨詢公司已經(jīng)注銷了納稅登記,,在其收到所謂的9936萬元“投標保證金”后,將其中5468萬元轉入丁書苗及其子女的銀行賬戶,,其余資金匯入山西省某家企業(yè),。
審計人員預感到,C公司與B公司一樣,,很可能也是在給丁書苗支付中介費,。于是,審計署第二次向中央紀委移送了與丁書苗有關的京滬高鐵建設項目案件線索,。
這個時候,,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審計人員的腦海中:B、C兩家公司在業(yè)界都有較強的競爭力,,他們?yōu)槭裁匆蛞患颐駹I企業(yè)支付如此高額的中介費,?
在審計組審計京滬高鐵某客站建設工程中標施工單位D公司時,審計人員又有新發(fā)現(xiàn),。D公司向丁書苗控制的這家民營咨詢公司支付了6700萬元“中介費”,。
中介費?這么大金額的中介費,?而且是支付給一家已經(jīng)注銷了稅務登記的咨詢類公司,?面對審計人員的追問,D公司提供了所謂的咨詢服務合同,。這是審計人員第一次見到丁書苗控制的企業(yè)與施工單位簽訂的咨詢服務合同,。
合同明確約定,“確保D公司中標高鐵工程項目”,,“按工程中標價的3.5%~4%收取中標服務費”,。延伸調(diào)查資金流向發(fā)現(xiàn),這筆中介費分15筆轉至丁書苗等人的個人銀行賬戶,。
丁書苗的確有靠山,,能操縱京滬高鐵招投標
一家、兩家,、三家,,這些公司為什么要給丁書苗支付中介費?
丁書苗家族企業(yè)從京滬高鐵施工單位獲取的非法中介費收入已經(jīng)從5000萬元累積到了兩億多元之巨,。審計人員基本認定,,丁書苗就是幫助上述施工單位中標京滬高鐵建設工程的掮客,。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丁書苗 劉志軍 利益鏈 5000萬虛假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