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收藏家龐萊臣的書畫王國(上)
——初探“虛齋”的書畫收藏
龐萊臣先生像
弁言
龐萊臣(1864—1949),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收藏家之一。他以一己之力,,遍搜天下的書畫遺珍,,構(gòu)建了一座流金溢彩的書畫王國。為完善一部中國古代美術(shù)史,,客觀上,龐萊臣不僅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更像是在修橋鋪路,,并依照“散于私而聚于公”的歷史規(guī)律,最終將自己的庋藏奉獻給了社會,,奉獻給了國家,。這就是他精神不死的主要原因。
剛剛閉幕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由中國三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聯(lián)袂舉辦,,就是為了紀(jì)念龐萊臣誕辰150周年,。這是對他歷史功績的致敬。
這是一次絕對不能錯過的古代書畫展,。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都是一流的博物館機構(gòu),而他們?yōu)樘擙S龐萊臣舉辦合璧展,,這是第一次,,百年不遇,所展出的作品雖然只有八十余件組,,約占龐萊臣收藏盛期的幾十分之一,,卻是其收藏王冠上的少數(shù)鉆石,但以今天專家的目之所及,已是足夠的耀眼與燦爛了,。本文作者由北京南下,,專程前往南京博物院拜觀,并由此展開了對龐萊臣收藏理念及體系的研究和探索,。
人民政協(xié)報 孫煒
《鸜鵒圖》,,北宋宋徽宗趙佶作,紙本,,南京博物院收藏,。鸜鵒者,俗稱為八哥,。
詩堂上“活潑地”四字,,為乾隆御書。
收藏家龐萊臣的書畫王國·上篇·收藏家龐萊臣的眼神
一,、 歷史的評價
在綿延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對收藏的興趣總是在波浪中前進,螺旋式上升,,而中國書畫始終是中國人敬仰,、癡迷和追逐的對象。在上個世紀(jì)的一百年間,,華夏大地上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眾多青史留名的收藏大家,,集中在以北京和上海為中心的長江南北兩大區(qū)域,而其中鶴立雞群者有兩位,,堪稱巨擘,。北方的領(lǐng)袖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先生,而南方的領(lǐng)袖當(dāng)仁不讓的是龐萊臣先生,。這就是眾人津津樂道的“南龐北張”之說的由來,。
“南龐北張”的收藏,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追求書畫收藏品的極致,。他們的收藏涵蓋了中國美術(shù)史上某些重要階段的主要畫派和代表畫家,其作品具備了系統(tǒng)性和經(jīng)典性,。所不同的,,則表現(xiàn)在他們收藏的規(guī)模和興趣的差別上。
張伯駒先生(1898—1982)的收藏,,天下稱頌,,主要表現(xiàn)在無上珍貴的高古書畫這一塊,年代集中在晉唐宋元時期,,國寶無數(shù),。中國傳世最古的法書墨跡西晉陸機《平復(fù)帖》,、傳世最古山水畫跡隋展子虔《游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貼》等等,,這些經(jīng)他手庋集的中國歷代頂級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而他的收藏,絕大多數(shù)是清宮舊藏,,換言之,,張伯駒的書畫收藏傳承了清宮庋藏書畫的入選標(biāo)準(zhǔn),簡單地說,,這種標(biāo)準(zhǔn)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收藏的貴族理念,。
龐萊臣的收藏,氣度與胸襟要比張伯駒開闊了許多,。他的收藏集中在兩條主線上,,除了清宮舊藏的所謂貴族收藏標(biāo)準(zhǔn)之外,龐萊臣的另外一條收藏標(biāo)準(zhǔn),,是以明末董其昌所倡導(dǎo)的“南宗畫”為主軸,,并由此建立了以“四王吳惲”為代表的正統(tǒng)畫派的收藏體系。從數(shù)量上看,,龐萊臣的收藏書畫作品多達數(shù)千件組,,這些高、精,、尖的作品已經(jīng)為他構(gòu)建起一座蔚為壯觀的書畫王國,。
事實上,張伯駒先生出道之刻,,龐萊臣已經(jīng)臨近功德圓滿之時,。作為前輩的龐萊臣,無疑為張伯駒的收藏樹立了標(biāo)桿,。
龐萊臣的收藏贏得了世人的敬仰,。早在1915年,鄭孝胥先生就對年僅半百的龐萊臣贊譽說,,“虛齋主人收藏甲于東南,。”而在鄭孝胥之后,后人對龐虛齋的贊譽更是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比如,,稱他是“私家收藏之富為全國冠”;“在海派收藏界坐頭把交椅”,;“近代大收藏家中的頂級大師”,;“在眾多書畫收藏家中,,僅有這一位可以稱得上是‘冠絕全國’的大收藏家”;還與張伯駒,、吳湖帆,、張大千、張珩,、王季遷合稱為“20世紀(jì)書畫收藏六大家”,,云云。
從藝術(shù)收藏史的角度看,,在龐萊臣活著的時候,,他的確是獨步天下的大收藏家。此言不虛,。
《答菊圖》,,清初王時敏作,紙本,,南京博物院藏,。
二、 “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
觀察龐萊臣的收藏,,我們先從眼見的原作真跡開始,。
剛剛在南京閉幕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就是最恰當(dāng)?shù)臋C會,。本次展覽規(guī)??涨啊_@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龐萊臣藏畫的第一次集中公開展示,,主辦方南京博物院更是拿出了“壓箱底”的名作,,如宋徽宗真跡《鸜鵒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等,,倶是輝煌巨跡,。其中不少藏品,也為首度公開亮相,。這是龐萊臣舊藏的“集大成”展覽,,可以反映出龐萊臣收藏的基本面貌。主辦方表示,,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送來南京展覽的幾乎都是國家一級文物,。
在這次展覽中我們看到,所謂“高古”畫,,指的就是宋元時期的作品,。宋代的畫,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宋徽宗《鸜鵒圖》和南宋夏軙《灞橋風(fēng)雪圖》為領(lǐng)銜,。其余皆是南宋院體小品,,如南宋李迪《獵犬圖》,、李東《雪江買魚圖》、陳清波《湖山春曉圖》等十余幅,,為故宮提供的藏品,。上海博物館提供的南宋《西湖圖》手卷,雖是佚名之作,,也為佳品,。
元代的作品已見高格,“元四家”的作品整齊而精品畢現(xiàn),。最有名的是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其次為吳鎮(zhèn)的《松泉圖》,倪瓚的《古木叢篁圖》《竹石霜柯圖》,,王蒙的《丹山瀛海圖》,,均是中國繪畫歷史上的名品,。此外,,黃公望的門生張中的《吳淞春水圖》,筆墨淋漓,,氣韻生動,,是黃公望畫風(fēng)的杰出繼承者。倪瓚題詩曰“張君狂嗜古,,容我醉書裙”,,董其昌題跋曰“此圖則模仿咄咄逼人央,瀟灑古淡,,乃是本家筆在,。”此圖是后人研究黃公望藝術(shù)的“過橋”標(biāo)本之一。
龐萊臣收藏的明清時期的作品,,已經(jīng)達到了頂峰,,呈現(xiàn)出“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也體現(xiàn)出他對“南宗畫派”一往情深的收藏情趣,。這是他收藏的巔峰。
明代的作品,,以明中期的“吳門四家”為代表,,沈周的《東莊圖》冊頁,文征明的《萬壑爭流圖》軸,、《石湖清勝圖》手卷,,唐寅的《春山伴侶圖》,仇英的《臨溪水閣圖》,、《采菱圖》,、《搗衣圖》等,,反映了“明四家”吳門畫派的藝術(shù)風(fēng)貌,是這些畫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明晚期的作品中,,董其昌的代表作《秋興八景圖》,被吳湖帆稱為董其昌傳世作品之冠,;明代重要畫派“浙派”的代表畫家戴進《春山積翠圖》,,是畫家僅見幾幅帶年款的作品之一,是研究戴進藝術(shù)風(fēng)格變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清代的藏品,,以“清初六家”正統(tǒng)畫派的作品最為精彩。這一畫派以晚明董其昌為精神領(lǐng)袖,,其“南北宗”理論為旗幟,,董氏的門生王時敏、王鑒為二宗,,其繪畫思想和藝術(shù)實踐不僅對清朝時期的繪畫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也影響了此后的三百年歷史。龐萊臣舊藏的王時敏《答菊圖》軸,,是畫家壯年52歲時的代表作,,《西廬漫興·仿古山水圖》冊頁則是其晚年84歲時的代表作;王鑒的《仿古山水圖》十條屏堪稱是巨制,,極為罕見,;史籍記載,惲壽平年輕時見好友王石谷畫山水獨步天下,,于是發(fā)誓說“此道讓兄獨步,,格恥為天下第二手。”而龐萊臣收藏的惲壽平《古松云岳圖》,,足證史籍之誤,;在清初的市場上,有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王石谷的畫,,配上有“簪花美人”之譽的惲壽平題跋,稱之為“王畫惲題”,,價格要翻番,。龐萊臣收藏的王石谷《仿古山水圖》八開冊頁,就是此列,;吳歷是中國早期的天主教傳道士,,由于其生平坎坷,傳世的畫作甚少,,而龐萊臣收藏的吳歷《靜深秋曉圖》軸和《仿古山水》十開冊頁,,均是難得的妙墨,;王原祁為清太祖五世孫、輔國將軍博爾都所畫的《仿古山水》,,以及為兒子所畫的《九日適成圖》手卷,,均是王原祁的代表作。此外,,清代名家八大山人的六條屏《山水圖》,,楊晉、錢維城,、蔣廷錫,、新羅山人的作品,也都是不俗之作,。
《臨溪水閣圖》,,明代仇英作,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針對本次展出龐萊臣收藏的這80件名畫,我們可以得出兩點淺顯的認(rèn)識:
1. 龐萊臣對于宋元時期的“高古”畫,,只要“開門”,,且品相好,,照收不誤,。這是因為在他生活的歲月里,宋元畫已是鳳毛麟角,。得之一件,,誠非易事。
2. 對于明清名家的作品,,龐萊臣的眼界甚高,,上限是收藏名家的代表作,下限是名家的精品,,可謂有玉樹臨風(fēng)之態(tài),。我們說,老鷹也有飛得比母雞低的時候,,但母雞從來沒有飛過老鷹的高度,。而龐萊臣收藏的明清佳作,大都體現(xiàn)的是鯤鵬展翅的雄姿,。
這個展覽是一扇窗戶,,讓我們窺視到了龐萊臣收藏的風(fēng)骨。
三,、 龐萊臣書畫王國的規(guī)模
如果我們僅僅觀摩了“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就想對龐萊臣的書畫收藏說三道四,,未免太過魯莽,難免有井底之蛙之嫌,。這個展覽所展出的最古的畫,,是北宋,即北宋趙佶的《鸜鵒圖》,,而且只一幅,,這遠遠不能反映龐萊臣的收藏實力。
幸運的是,,在龐萊臣生前出版過五部書,,介紹了他最為重要的收藏。我們不妨借助這些重要的資料,,看看虛齋的書畫王國,,究竟是否像人們傳說得那么遼闊?
《山水圖》,,清初朱耷作,,紙本,南京博物院藏,。
1.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龐萊臣第一次將自己的部分收藏編輯出版了《虛齋名畫錄》。書中所收之書畫,,都是龐萊臣自己的藏品,。
《虛齋名畫錄》仿照了清代高士奇的收藏名著《江村銷夏錄》的體例,將自己的藏品按照年代的順序,,由唐代至清代,,分列卷、軸,、冊頁三類,,并記錄下藏品的材質(zhì)(紙或絹)以及尺寸、題跋,、鈐印等,,文字?jǐn)⑹鲈攤洌灿?6卷,,收錄作品538件,。
在這批藏品中,著名的作品有:閻立本《進諫圖》(美·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韓干《呈馬圖》,、周昉《村姬擘阮圖》、戴嵩《斗牛圖》、五代趙駙馬《神駿圖》(趙文敏書合璧),、董源《夏山圖》,、周行通《牧羊圖》、王道求《弗林獅子圖》,、張戡《人馬圖》,、宋何尊師《葵石戲貓圖》、巨然《萬壑松風(fēng)圖》,、《江山歸棹圖》,、李成《寒林采芝圖》、郭熙《終南積雪圖》,、趙佶《雙安鳥圖》,、《雪江歸棹圖》、《賜鄆王楷山水》,、李公麟《醉僧圖》,、米芾《楚山秋霽圖》、《云山草宅圖》,、陳中《羌胡出獵圖》,、趙大年《水村圖》、趙千里《春龍出蟄圖》,、宋人《風(fēng)雪度關(guān)圖》,、龔開《中山出游圖》、金人李山《風(fēng)雪杉松》,、元人錢選《草蟲圖》等等,,亦有元、明,、清各代諸如管道升,、任仁發(fā),、張中,、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倪瓚、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項元汴、王時敏,、王鑒,、惲壽平,、王翬、王原祁,、石濤,、八大山人、金農(nóng)等人的作品,。
2. 民國四年(1915年),,龐萊臣為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由上海商務(wù)有限公司印行了《中華歷代名畫記》,,著錄了唐代至清代的古代繪畫作品81件,,其中包括手卷20件,畫軸52件,,同時還出版了《名筆集勝冊》4件,、《歷朝名畫共賞集》等。這些書籍的出版,,是為了西方讀者服務(wù)的,,按龐萊臣自己的表述“一供遐方外域博雅好古之士一欣賞”,其真實的目的是為了向海外銷售自己的某些藏品,。最為可貴的是,,該書采用了當(dāng)時最為先進的珂羅版照相技術(shù),為后世留下了清晰的影像資料,。
此書共著錄藏畫78件,,著名的有:郭熙《峨嵋積雪圖》、蘇軾《鳳尾竹圖》,、趙孟堅《蓮葉鮮魚圖》等27件,;金、元人李山《風(fēng)雪杉松圖》,、趙孟頫《陶靖節(jié)》與《胡笳十八拍軸》,、王淵《雪羽圖卷》、王蒙《秋山蕭寺圖》等16件,;明唐寅《夢仙草堂圖》,、《秋風(fēng)紈扇圖》、文征明《落花圖卷》,、《風(fēng)雨歸舟圖軸》,、沈周《湖中落雁》、仇英《晝錦堂圖》等14件,;清朝王鑒《溪山雪霽圖》,、王翚《柳蔭垂釣圖》等17件。
3. 民國十四年(1925年),在《虛齋名畫錄》出版后的第十六個年頭,,龐萊臣又出版了《虛齋名畫續(xù)錄》,,共4卷,著錄了歷代名畫206件,,包括宋元名跡32件,,明代“吳門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作品44件,,清初正統(tǒng)畫派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惲壽平,、吳歷的作品40余件,。
《獵犬圖》,南宋李迪作,。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書共收畫跡92件,,共錄宋,、元名跡32件,如李嵩《西湖圖卷》,、郭熙《秋山行旅圖》,、趙佶《鸜鵒圖》、鄭思肖《蘭花卷》,、趙孟堅《水仙卷》以及王淵,、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倪瓚,、柯九思,、方從義等人作品30件,這批作品均見諸前人著錄,,大都為收藏史上的赫赫名跡。
當(dāng)我們鉤沉出這些歷代繪畫名家的名字之際,,心情竟是如此的激動,。這些名字如同懸掛在黑夜長廊上的盞盞明燈,時間跨度逾越千年,已經(jīng)勾勒出中國古代繪畫史的基本輪廓,。
我們把曾經(jīng)刊印過龐萊臣藏品目錄的這五部書,,即《虛齋名畫錄》、《虛齋名畫續(xù)錄》,、《歷朝名畫共賞集》,、《中華歷代名畫記》和《名筆集勝》進行一番統(tǒng)計,可知其收藏的名畫多達900余幅,。如此一座輝煌燦爛的書畫王國,,竟然是一個人憑借了數(shù)十年之功締造出來的,這簡直就是一個神話,。
但是,,這些畫,顯然還只是虛齋藏畫的一部分,,只占了總數(shù)的幾分之一而已,。熟悉“虛齋”的大收藏家王季遷先生說,“上海有一位收藏家龐萊臣,,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書畫收藏家,,擁有書畫名跡數(shù)千幅。”
龐萊臣的故居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龐萊臣 收藏 書畫 作品 虛齋 藏天下 鸜鵒圖 答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