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科技助推地溝油“上天”別“上桌”
北青報:科技助推地溝油“上天”別“上桌”
3月21日,,在上海虹橋機場,工作人員在為我國首次使用新型能源生物航油的HU7604航班加注生物燃油。當日,一架由波音737機型執(zhí)飛的海南航空飛機從上海虹橋飛抵北京,本次航班使用的是新型能源生物航油,,這是我國首次使用生物航油進行載客商業(yè)飛行。這個航班使用了由中石化從餐館收集的餐飲廢油轉化而來的生物燃料。這架737的兩臺發(fā)動機均由50%航空生物燃料與50%傳統(tǒng)石化航油混合的燃料驅動,,標志著我國航空業(yè)在節(jié)能減排領域進入商業(yè)飛行階段,,也將對新能源應用和綠色低碳飛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航班使用生物航油載客首飛,,是我國在新能源應用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令人欣喜。而對于普通民眾而言,,航班使用“地溝油”載客首飛的意義還遠不止于此,,這意味著人人談之色變的“地溝油”又多了一個正規(guī)的消解回收渠道。如果生物航油能夠得到發(fā)展普及,,那么“地溝油”頻頻上天,,自然就能少上餐桌甚至不上餐桌,這對于民眾的食品安全保障,,也是一個重大喜訊,。
一直以來,“地溝油”被一些不法分子頻繁應用于大眾食品,,造成了一輪又一輪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社會影響極壞。除了其成本低廉等因素外,,“地溝油”產生后缺少正規(guī)合法的處置渠道,,殘油大量積滯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也是導致其最終流回餐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之下,“地溝油”完成身份蛻變,,由坑害民眾的有毒有害物質,,搖身一變成了航班飛天的動力之源。這種轉變不僅能讓“地溝油”漸漸洗清罵名,,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也使得此前大量流向餐桌的“地溝油”,有了更為合法安全的應用,。當這種應用得到推廣和普及,,“地溝油”上天形成科技產業(yè)鏈,“地溝油”上桌的概率自然會大大降低,,直至在食品中絕跡,。
另外,相比于傳統(tǒng)航油,,生物航油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0%至80%,,在空氣質量日益惡化的當下,生物航油如果能得到廣泛應用,,對于改善空氣質量,,提升民眾生活質量,,也將起到突出作用。減少“地溝油”流入餐桌,,有效改善空氣質量,,生物航油的這些優(yōu)勢迎合了民眾對科技進步果實的期待,也符合民眾的利益訴求,,其發(fā)展一定會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
當然,盡管使用“地溝油”提煉生物航油的技術已經成熟,,實際應用中的安全和性能也得到驗證,,但是仍有一些問題阻礙著“地溝油”的飛天之路。例如,,目前生物航油的成本較高,,為傳統(tǒng)航油的兩到三倍,顯然,,只有繼續(xù)提升科技水平,,降低生物航油的成本,才能令其應用更為廣泛順暢,。另外,,我國目前在“地溝油”的收集、回收等環(huán)節(jié),,尚未形成系統(tǒng)科學的運轉流程和規(guī)則,,從“地溝油”到生物航油的完整轉化鏈條,還有待全面完善,。
無論如何,,“地溝油”轉化為生物航油載客上天,都是一個令人無比欣慰的消息,。我們需要對此報以信心,,期待當生物航油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地溝油”的回收應用形成系統(tǒng)化運作后,,“地溝油”能更多上天別上桌,,令民眾在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的同時,食品衛(wèi)生安全和生活環(huán)境質量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編輯:水靈
關鍵詞:地溝油 生物 上天 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