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獲得感”激蕩改革大潮
原標題:讓“獲得感”激蕩改革大潮(評論員兩會觀察)
多問問群眾的獲得感,,以之作為試金石,去檢驗改革的成效,;又通過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增強社會對改革的自信心,,不斷凝聚改革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論
進入3月,,伴隨著蹄疾步穩(wěn)的改革步伐,,兩會時間窗口徐徐開啟。在人們心中,,這是一年中蘊含期待最多的日子,。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引發(fā)了廣泛共鳴,。“獲得感”作為一個理解改革,、展望未來的關鍵詞,具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也噴薄著來自現(xiàn)實的熱力,。
何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從兩會前夕媒體推出的各類調查中,,可以獲得直觀感受——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社會保障,、醫(yī)療改革、教育公平等成為熱點話題,,“起跑線上看公平”“把‘老虎’‘蒼蠅’打下去”“讓冤假錯案更少”“讓藍天更多些”等網絡留言表達社會訴求……從國計到民生,,從主觀到客觀,“獲得感”所追問的,,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有環(huán)境質量的改善,,也有政風社風的凈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百姓之心為心,,重視人民的“獲得感”,,已經成為新一輪改革大潮的鮮明導向。在被視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戶籍制度改革,、公車改革、簡政放權,、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城鄉(xiāng)養(yǎng)老并軌、“單獨兩孩”,、打破“一考定終身”等改革舉措,,以破竹之勢推進,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逐漸增強的“獲得感”,,讓改革在人心深處寫下了新注解,。
發(fā)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如果說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那么增進人民的獲得感,也必是永無止境的努力,。從邁出“最先一公里”,,到跑完“最后一公里”,讓改革舉措落地生根,,最是考驗決心與勇氣,,最能檢驗韌勁與干勁。
在基層,,群眾有一種說法,,去機關辦事“不怕局長怕股長”。好好的便民政策,,在中間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變形走樣,,讓改革成效打了折扣。現(xiàn)實中,,類似這樣的“中梗阻”現(xiàn)象并不少見,。近期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超過78%的受訪者認為去政府辦事“很麻煩”或“比較麻煩”,;辦一個手續(xù),,有13.1%的人跑了10趟以上。“干部不緊不慢,百姓急得團團轉”,,這樣的現(xiàn)實感受警示我們,,只有突破“中梗阻”,才能讓改革具有“連上下而通之”的穿透力,,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深化改革,破解“中梗阻”,,還得在“實”字上狠下功夫,。找準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就下好了先手棋,;“凡是議定的事要分頭落實,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就能打好主動仗,。
梳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召開的十次會議的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落實”是總書記念茲在茲,、一再強調的重要課題。今天的改革,,是充滿挑戰(zhàn)的攀爬,,非督檢責實、抓鐵有痕不可促之,,非匯集眾智,、凝聚眾力不可成之。突破“中梗阻”,,多問問群眾的獲得感,,既以之作為試金石,去檢驗改革的成效,,去考察政策的落實,從而不斷推動改革進程,;又通過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增強社會對改革的認同感,、自信心,,從而不斷凝聚改革力量。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法論。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2015,上承“十二五”收官,,下啟“十三五”開篇,,是一日不可虛度的關鍵之年。一年之計在于春,,當承載人民期待的代表委員們步入兩會民主殿堂,,改革巨輪開始新的起航,中國故事?lián)]寫新的篇章,,千千萬萬人的生活也迎來新的希望,。“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讓我們在這個春天共同為夢想耕耘,,以扎扎實實的勞作,去收獲一個碩果累累的未來,。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2日 05 版)
編輯:水靈
關鍵詞:獲得感 改革大潮 兩會時間 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