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我國角膜移植供體缺口高達90% 專家呼吁立法改革
原標題:我國角膜移植供體缺口高達90% 專家呼吁立法改革
日前,青年歌手姚貝娜的眼角膜分別移植到深圳,、成都的兩位病人身上,,姚貝娜以及家人做出的捐獻決定再次引起社會對于器官移植的熱議,。中國每年有150萬多患者需要通過器官移植來恢復健康或延續(xù)生命,,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只有1萬,,器官移植面臨著供體缺乏的窘境,,專家呼吁更多的社會人士共同關注器官短缺的情況,。
京華時報記者錢宇陽
角膜移植供體缺口高達90%
同仁醫(yī)院角膜病??浦魅?、同仁眼庫主任潘志強介紹,角膜疾病致盲僅次于白內障致盲眼病患者數量,,其中多數患者通過角膜移植可重見光明,。然而由于供體缺少,每年僅有5000例患者可獲得移植,,僅占需要移植總量的10%,,缺口達90%。由于角膜供體緊缺,,絕大多數角膜患者只能在黑暗中等待,,一部分患者因角膜供體缺乏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眼球被迫摘除,。
潘志強介紹,,北京同仁眼庫去年接收的眼角膜捐獻不到200例,新鮮眼角膜庫存基本為零,,而登記在冊的,,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患者卻有1000多例,。
肺移植手術缺供體寸步難行
不僅僅是角膜,其他器官供體缺乏更為嚴重,。肺氣腫晚期,、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肺的囊性疾病等20多種疾病都可以進行肺移植手術來治療,,但肺移植卻面臨著沒有供體的窘境。中日友好醫(yī)院是國內最早開展肺移植的醫(yī)院之一,,但上一次的肺移植手術還是在2010年完成的,。中日友好醫(yī)院胸外科主任劉德若感慨說,4年沒做過肺移植手術,,供體太缺乏了,。“做完肺移植手術后患者可以正常生活,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是移植后5年生存率為50%,,10年生存率為30%,。但現在沒有供體,我們也很著急,。”
器官捐獻亟待觀念突破
相關數據統(tǒng)計,,中國每年有150萬多患者需要通過器官移植來恢復健康或延續(xù)生命,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只有1萬,,供需比例只有1:150,。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據,全球平均器官供需比為1:20~1:30,,美國為1:5,,英國則為1:3。
眾所周知,,中國的器官捐獻率并不高?,F階段,我國公民身后器官捐獻率僅約0.6/100萬人口,,與全球器官捐獻率最高的西班牙相比,,相差逾1000倍。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發(fā)現,,受“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等傳統(tǒng)觀念和“入土為安”喪葬習俗的影響,不少人擔心親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對身后器官捐獻持保守意見,。此外,即便有人愿意捐獻,,也可能因家屬反對而無法進行,。
潘志強表示,,中國的器官捐獻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潛意識中文化熏陶的結果。在東方文化里,,身體和靈魂往往被視為一體,,二者同等重要。保持身體完整的信念,,成為阻礙人們捐獻器官的心理障礙,。“大家都知道捐贈器官是一種公益行為,但在實際操作中觀念成最大阻礙,,即使本人同意了,,不少家屬因為觀念上不能接受,最后拒絕捐獻,。”
此外,,一些人還擔憂自己的捐贈意愿能否得到尊重和落實。因為目前我國器官捐獻和移植的過程不甚透明,,一些人擔心自己捐獻的器官得不到公平,、合理的使用。
器官移植需立法改革
潘志強表示,,器官捐獻其實是生命的延續(xù)。解決器官供體缺乏,,首先要加大輿論宣傳,,讓更多人轉變觀念。同時,,器官捐獻領域應當建立全面的人體器官移植監(jiān)管體系,。“社會各方應該多宣傳成功案例,讓大家認識并接受捐贈器官或遺體是另一種延續(xù)生命的觀念,。同時要系統(tǒng)地消除人們的顧慮,,還應當建立全面的人體器官移植監(jiān)管體系,對公民捐獻器官的信息進行全程公開,,包括捐獻的方式,、器官去向、具備移植資質的醫(yī)療機構等,,必須說明從捐獻的開始到結束沒有利益的牽涉,,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公眾信任,消除公眾對捐獻器官的疑慮,。”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也公開呼吁,,國家應從立法、經濟投入上加大對器官捐獻的支持力度,。中國亟須建立一個國家層面的器官捐獻體系,,鼓勵公民捐獻的同時,,更要加快推動器官移植立法改革。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角膜移植 供體缺口高達90% 立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