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晚清風云晚清風云
甲午戰(zhàn)爭中的六張面孔
李秉衡:
山東威海是北洋海軍屯泊基地,,海防上歸北洋大臣指揮,但威海城外地域的防務都屬于山東巡撫的職責,。李鴻章的另一職務是直隸總督,,與山東巡撫并無隸屬關系,,他不能直接指揮山東省軍隊。因此守御威海軍港,,特別是其后路的安全保障,,沒有山東省的配合是不行的。
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黨,,攛掇光緒皇帝調走了與李鴻章默契配合的福潤,改任李秉衡為山東巡撫,。李秉衡一向是清流黨在地方上倚重的實力派人物,。
黃海海戰(zhàn),中日各十二艦參戰(zhàn),,中方五艦沉沒,,四艦重創(chuàng);日方不僅一艦未沉,,且用四天就恢復了艦隊戰(zhàn)斗力,。在旅順未及修復的北洋艦隊泊入威海灣時,“鎮(zhèn)遠”又不幸觸礁癱瘓,。然而,,只要威海后路不失,日本海軍是不可能從正面攻入威海灣的,。此時清廷已著手與日本政府談判,,保住軍港和艦隊這塊實力砝碼,意義重大,。
但是,,李秉衡為了扳倒并最終取代李鴻章,與中樞的清流們上下勾結,,虛張聲勢,,不真正向十萬火急的威海派遣一兵一卒,反而在援軍,、彈藥上處處掣肘,,坐視北洋海軍困守孤島,彈盡糧絕,??杀氖牵笕顺3ζ礆⒀硣牧沂吭嵅】霖?,但卻從李秉衡瞞天過海的奏章和義薄云天的口號中找到了“愛國”的史料,。
方伯謙:
甲午戰(zhàn)爭中的英雄太多了,但“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卻是十足的狗熊,。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一些方伯謙旁系后人的主持下,曾掀起過一段為方伯謙“平反”的活動,但因為沒有任何可信的史料依據(jù),,并不被史學界認同,。
方伯謙畢業(yè)于福州船政學堂并留學英國,深諳官場之道,,備受李鴻章,、丁汝昌器重,身為管帶卻有總兵頭銜,。與他宦海得意相伴隨的,,是令人艷羨的私人生活。方伯謙在北洋海軍巡歷必經(jīng)的港口,,遍布房產(chǎn)和小妾,,無論是船到威海、煙臺,、福州或上海,,在他的年譜中都能見到回寓的內(nèi)容。他的這種行徑,,被某些人誤以為是北洋海軍的普遍現(xiàn)象加以指摘,。
日子過得太美了,就磨掉了軍人的銳氣,。在豐島海戰(zhàn)中,,“濟遠”高懸白旗,亡命狂奔,,見日艦緊追不舍,,又掛起了日本海軍旗。僥幸脫逃后,,方伯謙編造的擊傷日艦等一系列謊言,,歷經(jīng)后世的影視劇傳播,都快成信史了,。黃海海戰(zhàn),,方伯謙故技重施,在鄧世昌與艦同沉之后,,奪路而逃,,“茫茫如喪家之犬”。
方伯謙誤國,,清廷,、李鴻章、丁汝昌,、劉步蟾,、各艦官兵齊聲喊“斬”,,那發(fā)自心底的怒吼聲,120年后的今天,,都仿佛能夠聽見,。
甲午戰(zhàn)爭中可說的人和事太多了。只有了解了真相后,,才能信心滿滿,,既不自大,,也不自卑,;揚長避短,去迎接民族新的挑戰(zhàn),。
編輯:曾珂
關鍵詞:甲午戰(zhàn)爭 李鴻章 丁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