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用愛守護“星星的孩子”
———走近“星希望”創(chuàng)始人杜佳楣
人物名片
杜佳楣,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湖南師大外國語學院,,1999年就職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11年創(chuàng)辦北京“星希望”孤獨癥康復訓練中心,,兩年后舉辦了首屆“關注孤獨癥兒童大型公益新年音樂會”,。由她撰寫的《當愛遇上孤獨》,,在第六個“世界自閉癥日”來臨之際正式出版,。
“患有自閉癥的孩子,是一顆星星,,很遠,、很孤獨。但即使是在漆黑的夜空,,他依然能放射出光芒,。我們呵護他、溫暖他,,光芒會越來越美,。如果忽視他、遺忘他,,光就會慢慢黯淡下去,。”過去的10年,杜佳楣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所有人,,“你雖然不能治愈孤獨癥,,但有力量拯救自己和他人。”
從沒想過離“孤獨癥”這么近
日前,,記者走進了位于昌平區(qū)回龍觀的星希望孤獨癥康復訓練中心,。由于距離孩子們上課的時間還早,不大的一樓門廳只有3位老師在辦公,。
右邊的墻上掛著錦旗,,墻角放著一架已經(jīng)很舊的鋼琴,據(jù)說這是杜佳楣為了舉辦首屆“關注孤獨癥兒童大型公益新年音樂會”,,咬著牙買下來的,。名為“天使微笑”的展板上,貼著音樂會的照片,,還有一些平時訓練的場景,,涉及孩子的鏡頭都被細心地用卡通形象遮蓋住了。
下午兩點鐘,,杜老師身著黃色風衣陪著患兒家長剛剛下樓,,一個年齡大約五六歲的小女孩就飛奔了過去,杜老師笑著張開雙臂抱起她,,“你長高了是不是,?媽媽呢?”小女孩抱著杜佳楣的脖子不撒手,,“星期六杜老師帶你出去玩好不好,?”話音剛落,又一個小男孩走過來,,杜老師摸摸他的頭柔聲說:“上課去吧,,嗯,,真乖。”
如今,,面對這些患有孤獨癥的孩子,,杜佳楣已經(jīng)能夠從容應對。10年前,,當被醫(yī)生告知年僅兩歲半的女兒患有孤獨癥時,,她瞬間跌坐在診室的板凳上,抱著頭放聲大哭,,生活中她從沒聽說過孤獨癥,,更沒想過會突如其來地離它這么近。
2004年6月的夏天,,北京市對0-6歲兒童的首次健康抽查,,完全改變了杜佳楣的生活。從此,,媽媽帶著女兒走上了滿是艱辛的康復訓練之路,。白天,她爭分奪秒地給煊煊做高強度的一對一訓練,,每天6個小時,,沒有1分鐘不放在孩子身上;晚上,,她利用備課之余,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專業(yè)書籍來充實自己對孤獨癥的認知,。
“孩子剛開始時不聽音,,喊她名字也不理你。我就反復訓練她,,有一次喊她名字,,她回答我了,后來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10次當中,,8次都有回應。”憶及那些重復多次的訓練動作給煊煊帶來的改變,,杜佳楣難掩內(nèi)心激動,,“簡單的吹生日蠟燭,我們至少訓練了一個月,。孩子3歲的時候能吹生日蠟燭了,,我們?nèi)胰硕几吲d得跳了起來。”
從“煊煊媽”到“星星媽”
大多數(shù)孩子的家長總是顧慮很多,,擔心孩子出事,、打架,、不好好學習,但是作為孤獨癥孩子的母親,,杜佳楣覺得,,“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健康康地長大,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以前她希望煊煊念哈佛,,現(xiàn)在只希望孩子可以自立地活著。
經(jīng)過近10年的高強度訓練,,煊煊目前在海淀區(qū)一所重點小學讀5年級,,鋼琴過了五級,還當上了班里的中隊長,??粗⒆勇呱险I畹能壍溃偶验棺匀皇歉吲d的,,但是當煊煊要下更大力氣學習的時候,,她卻沒有精力陪伴孩子,而是把時間都投入到了星希望孤獨癥康復訓練中心,。
回想起來,,杜佳楣坦言,訓練女兒真的是身心俱疲,,“晚上從沒失眠過,,沾枕頭就睡。”她沒有給記者過多講述那段漫長的時間所經(jīng)歷的絕望和痛苦,,從她和孤獨癥孩子們的玩耍中,,從她和家長們交流的眼神中,人們感受到的是陽光和快樂,。她說:“我不想當祥林嫂,。”
創(chuàng)立“星希望”之前,杜佳楣一直被稱為“煊煊媽媽”,,她樂于將教育女兒的成功經(jīng)驗同其他孤獨癥孩子的父母分享,。“很多人看到我的成功,他們自己也就有了信心,。”杜佳楣告訴記者,,隨著向她取經(jīng)的家長日益增多,她有了開辦一個孤獨癥康復機構的想法,,“我只是想給他們帶來希望,,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好。”
為了這座孤獨癥孩子們的“夢幻城堡”,,2011年1月,,杜佳楣夫婦賣掉了位于朝陽區(qū)立水橋的房子,,“50多平方米,當時賣了100多萬元,,朋友們都說我瘋了,。”
記者了解到,“星希望”目前為孤獨癥,、阿斯伯格癥,、多動癥、社交缺陷,、智力發(fā)育遲滯,、語言發(fā)展遲緩等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早期干預與康復訓練。每天上午,、下午各4節(jié)課,,每節(jié)課35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下午還有一個20分鐘的大休,,杜佳楣會在那時召集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樓前的空地上做操,“這也是鍛煉他們模仿力的一種方式,。”
在康復訓練中心,,患有孤獨癥的孩子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杜佳楣則被稱為“星星的媽媽”,。她鼓勵患兒父母從孩子早上睜開眼睛就開始訓練,,直到他們再入睡。她也一再提醒家長要關注互動時孩子的反應,,而不是康復訓練項目本身,,“最出神入化的境界是,父母知道他們在訓練孩子,,而孩子只是在正常生活,沒有受到任何約束,。”
編輯:羅韋
關鍵詞:孩子 杜佳楣 孤獨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