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
——一對北京老夫妻的貴州九載支教路
一個是退休高級教師,,一個是退休外交官,,為了山里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朱敏才、孫麗娜老夫妻倆毅然從北京奔赴貴州的偏遠山區(qū)支教,。9年來,,他們支教的足跡遍布貴州的望謨、尖山苗寨,、遵義龍坪等地,。
“孩子們的食堂有著落了。”
3月初春,,北京的陽光照在身上,,讓人感覺暖暖的溫馨和舒適。
初見孫麗娜時,,這位退休后和丈夫一起長期支教于貴州山村小學(xué)的老年志愿者,,給人的也是這種如初春陽光般的感覺。
今年是孫麗娜和老伴朱敏才赴貴州支教的第九個年頭,,朱敏才自2005年去貴州支教后就一直扎根在當(dāng)?shù)?,再也沒回過北京。而孫麗娜則是因為身體原因需要治療時,,才會回北京待上幾天,。
“孩子們的食堂有著落了。”一見記者,,孫麗娜就充滿喜悅地告訴記者,。
原來,朱敏才夫婦現(xiàn)在支教的貴州省遵義縣龍坪鎮(zhèn)中心村小學(xué)沒有食堂,。“孩子們吃飯只能在露天水泥臺上,,天冷的時候,孩子們通常吃的都是涼飯,。“孫麗娜夫婦一直想給孩子們建一所食堂,。
前幾天,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公益項目”天天正能量“正式承諾獎勵10萬元,,幫助實現(xiàn)老夫妻的這個公益夢想,。
“孩子們再不用吃冷飯了,我們?nèi)ツ隇楹⒆觽兡技?0臺電腦也有地方放了,。“說起貴州山區(qū)的孩子們,,孫麗娜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笑意。
“你去哪里教書,,我也一定同去”
時間回溯到2005年北京的初春,一對退休老人的家中,。
當(dāng)時孫麗娜剛從北京某小學(xué)高級教師的崗位上退休不久。她是個急性子,又是個熱心腸,。從新聞上看到支教志愿者徐本禹的事跡后,,孫麗娜坐不住了,,她想到貴州鄉(xiāng)村教孩子們英語。有了心事,她照舊第一個對老伴說:“我還沒教夠書,,還想繼續(xù)教,,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還要發(fā)揮余熱,。”
與孫麗娜的性格相反,作為退休外交官的老伴朱敏才沉穩(wěn),凡事極有主張,言語簡潔明快:“你去哪里教書,我也一定同去,更何況貴州還是我的故鄉(xiāng),。”
就這樣,2005年5月,,幾經(jīng)波折之后,,老兩口從北京踏上了貴州的自費支教之路。從到地處貴州麻山腹地的望謨縣開始,,這一去,,就是9年。9年來,,老兩口子的足跡遍及望謨,、尖山苗寨、遵義龍坪等地,。
2008年6月,,兩位老人來到了海拔1800多米的尖山苗寨。尖山小學(xué)是貴州省興義市馬嶺鎮(zhèn)大蚌村的一個苗寨學(xué)校,,那里的村民連家電都未普及,,學(xué)生大多是留守兒童,學(xué)校也是靠每家捐7000斤石頭建成的,。
尖山小學(xué)當(dāng)時有四個班,,卻只有一個老師。由于精力顧不過來,,只開設(shè)了語文、數(shù)學(xué)兩門課程,。朱敏才夫婦到了這里之后,,為孩子們開創(chuàng)了音樂課、體育課,、英語課,,每天早上7點左右,學(xué)校便傳出朗朗的讀書聲,。
朱敏才憑借著長達17年的駐外經(jīng)歷,,練就出了一口流利的英語,他特別注重孩子們英語口語能力,。后來學(xué)生們見到老師都是用英語打招呼,。
“這些孩子很聰明,,主要缺乏的是教育。”孫麗娜告訴記者,,如今,,苗寨的學(xué)生們除了會說普通話,還學(xué)會講簡單的英語,,唱歌跳舞,。每天,山坡上,、道路上常常會聽到孩子們歡快地唱著《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讓我們蕩起雙槳》……
在尖山苗寨支教期間,孫麗娜夫婦倆雖然得到當(dāng)?shù)卣叭罕姷拇罅χС?,但依舊要面對很多困難,。
作為知識分子的夫婦倆都沒干過繁重的體力活,但在苗寨生活,,必須自己去提水,。有一次,孫麗娜提著大半桶水在路上搖搖晃晃,,不小心一腳踩滑摔倒,,當(dāng)時桶就摔破了,膝蓋受傷還流了不少血,。
到尖山后短短一年間,,孫麗娜就摔了五六次,朱敏才摔了七八次,。更苦的是,,他們不會用柴火做飯,一旦停電,,就只能等來電了才能做飯,。
老兩口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購買生活用品。有一次朱敏才去頂效街上購買蔬菜等生活用品,,從尖山走了兩三個小時才到,,買完物品就走不動了,他勉強堅持繼續(xù)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天黑了才終于回到學(xué)校。
之后,,朱敏才每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才下一次山,,到街上把應(yīng)該買的東西買好后,在旅館住下來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回山里,。山路狹窄并且多有流沙,,兩位老人每次都要專門穿上帶鞋釘?shù)倪\動鞋才能保證順利上下山。
盡管生活上存在很多困難,,但夫婦倆支教的決心一直沒動搖過,,每天都堅持上7個小時的課。在尖山苗寨的支教期間,,夫婦二人依靠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還為當(dāng)?shù)氐暮⒆幽技烁鞣N文具和書籍。
“只要身體健康,,我們就堅持支教”
由于當(dāng)?shù)氐钠D苦條件,,加上年事漸高,孫麗娜已經(jīng)患上了不少病,,現(xiàn)在她每年要回北京幾次,,每次回來都是看病,買藥,,再帶著為自己和丈夫準(zhǔn)備的這些藥踏上回貴州黔西南的火車,。
今年孫麗娜老人罕有地在北京過了春節(ji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回北京看病,,現(xiàn)在老人的右眼幾乎完全失明,,左眼僅剩0.03的視力,醫(yī)生已經(jīng)不再建議她繼續(xù)治療了,。“我知道,,醫(yī)生的意思就是繼續(xù)治療也是浪費錢,治療也起不到任何效果了,,她們每次也只是開兩瓶眼藥水,。”老人說這話時語氣里透露著無奈。
朱敏才如今也已經(jīng)年過古稀,,從2005年去貴州之后,,就扎根在那里了。妻子每次回北京看病時都會將丈夫的身體情況詳細地說給醫(yī)生聽,。朱敏才老人一度血糖值非常高,,醫(yī)生建議他立刻回京注射胰島素,以防可能發(fā)生的猝死,。“可是他不聽,誰勸他回來都不聽,,他說不治了,。”孫麗娜哽咽著說。
支教途中,,老人也時常會牽掛自己的兒孫,。雖然兒女理解老人的做法,,但依然無法阻止老人對孩子的想念。“我知道,,生活上我確實缺失了許多對女兒的愛,,女兒生孩子時我都不在身邊……夢里經(jīng)常會夢到他們,會和孩子發(fā)很長很長的短信,,會自己寫日記,。”說起這些,老人眼中淚光閃爍,。
現(xiàn)在朱敏才夫婦支教的學(xué)校是遵義縣龍坪鎮(zhèn)中心村小學(xué),。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為這個學(xué)校建一所食堂,讓孩子們能吃上熱飯,,能讓他們募捐到的20臺電腦有新教室存放,。
“真的要非常感謝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這個項目,他們獎勵我們10萬元公益金,,這些錢我們都會用到食堂的建設(shè)上,,也希望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企業(yè)和人士可以幫助我們。”孫麗娜說,。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教育家陶行知的這句話是孫麗娜老兩口的座右銘,。她說:“這句話一直鞭策著我們,,只要身體健康,我們就要把支教工作堅持下去,,爭取為國家多盡一分力,。”
編輯:羅韋
關(guān)鍵詞:孩子們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