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傳統工藝:用傳統之韻描繪當代之美
在傳統工藝步入經濟新常態(tài)之時,,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適時印發(fā)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又轉發(fā)了由原文化部,、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受各項政策措施的激勵和推動,,近年來全社會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傳統工藝熱”。在快速發(fā)展中,,傳統工藝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出現了引人矚目的新氣象,。
首先,傳統工藝順應社會變遷的能力大大增強了,,正在衍生出符合當代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學,。
通常情況下,傳統工藝領域因循守舊的做法較為普遍,?!吨袊鴤鹘y工藝振興計劃》的出臺,從政策層面上推動傳統工藝主動去順應時代變化,。近年來傳統工藝的創(chuàng)作和生產逐步轉向,,不再是單一的仿古產品和禮品,而是開始去關注人民的生活需求,,出現回歸生活日用的大好趨勢,。比如,曾一度泛濫的陳設瓷,,生產勢頭銳減,,而出現了茶具、餐具,、香具,、蒸煮器,、文房用具等陶瓷新產品。這些實用器不但功能好,、花色品種多,,而且頗具文化特色和時尚流行樣貌。竹編,、家具,、木雕、玉雕,、漆器,、刺繡等傳統工藝的生產也表現出以創(chuàng)意設計為驅動,以個性化消費需求為導向,,注重工藝與藝術,、日用與審美、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的結合,。傳統工藝的產品形態(tài)大為改觀之后,,其背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更容易在生活實踐中獲得民眾的真實認同。
最能體現傳統工藝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成就的是近年來“國潮風”的流行,。當蠶絲織造技藝,、夏布織造技藝、香云紗染整技藝,、蘇繡,、湘繡、京繡等一大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被運用到漢服制作中,,傳統的物料肌理便以全新的質感,、美感和風度走入了大眾視野,向世人傳遞“尋生活本源,,悟東方美學”的宗旨,。實踐表明,傳統與現代并非對立,,傳統文化的韻味才是建構當代生活美學的靈魂,。
其次,傳統工藝從傳統營銷方式向網絡營銷轉變,,從銷售物質產品向講非遺故事,、傳播文化轉變。
由于傳統工藝規(guī)模企業(yè)少,,以小微企業(yè)和個體勞動者居多,,自媒體正可使之如虎添翼。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線下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卻也倒逼傳統工藝企業(yè)快速轉向線上,,通過直播帶動人氣,,將觀眾轉化為目標客戶,從而帶來線上經濟的大爆發(fā),。目前,,傳統工藝的電商已初步形成特點:產品須有個性,價格須適中,,適合在線拍賣,,工藝流程方便直播,文化特色須鮮明,。以“短視頻+網絡直播”為主的線上直播內容,,以及運用5G、AR,、VR,、遠程服務等新技術,,可放大手工藝的創(chuàng)造性和不可復制性,,增強消費者的沉浸式體驗感,使消費者更好地領略其中的工匠精神和傳統文化之美,。
再次,,非遺保護事業(yè)與重大國家戰(zhàn)略結合緊密,傳統工藝深度參與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等社會治理工作,,其社會服務能力大大提高了。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之后,,文化和旅游部推出“非遺扶貧”的具體舉措。在非遺保護的十大門類項目中,,傳統工藝原本就具有商品生產屬性,,加上它在貧困地區(qū)有廣泛遺存,成為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
最后,,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形勢下,傳統工藝的體驗經濟發(fā)展勢頭迅猛,,正由單一的產品經濟發(fā)展到與體驗經濟相互并存,、相互補充的新經濟模式。
隨著物質充?;瘯r代的到來,,物質產品的附加值會越來越低,而文化服務的價值則會凸顯出來。近年來傳統工藝行業(yè)開始注重發(fā)展體驗經濟,,即把傳統工藝的生產流程和核心技藝等作為觀光內容,,以手工作坊、展示廳或博物館為體驗空間,,為消費者提供觀光,、培訓、休閑購物,、DIY等多種服務,。如景德鎮(zhèn)佳洋陶瓷有限公司作為景德鎮(zhèn)手工制瓷技藝項目的保護單位之一,開設了各種層級的技藝研修班和手工制瓷體驗課程,,2020年前去接受培訓,、研學和體驗者近萬人。
在城市大型商業(yè)綜合體中,,出現了皮具制作,、刺繡、銀器加工,、首飾制作,、編結工藝、面塑,、泥人制作等各類專項傳統工藝體驗館,,“慢生活”的傳統工藝讓人的腳步慢下來,心靜下來,?!胺沁z+旅游”“非遺進景區(qū)”呈現愈來愈熱的趨勢,逐漸形成非遺主題小鎮(zhèn),、非遺養(yǎng)生游等新型旅游業(yè)態(tài),。
傳統工藝要走上高質量發(fā)展之路,需深刻理解傳統工藝自身的特點,,尊重其發(fā)展規(guī)律,。今天人民群眾缺少的不再是可選的大眾化產品,而是缺少有個性的,、有品位的文化產品和相關文化服務,。高質量發(fā)展傳統工藝必須避免一味追求規(guī)模化,、高科技化,、做大做強的工業(yè)化思維。事實上,,目前傳統工藝領域大約有4.6萬家企業(yè),,其中92.5%是傳承人工作室,、家族式小企業(yè)、前店后坊組成的小微企業(yè),。如何正確引導好,、服務好這些小微企業(yè)就成為傳統工藝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
此外,,傳統工藝的高質量發(fā)展須重點關注和扶持新生代傳承人,。所謂新生代傳承人主要指“80后”“90后”的手藝人。2020年“90后”步入而立之年,,近年來他們在傳統工藝界的活躍表現有目共睹,。他們已經深入到傳統工藝行業(yè)的各個鏈條中,成為發(fā)動創(chuàng)新精神,、構建當代生活美學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作者:邱春林,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傳統工藝 傳統 產品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