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古代匪夷所思的延期科舉考試
高考,,國以選賢,,教以樹人,,民以求進,。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這一招生考試制度,,為國家輸送了大量人才,,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今年的高考比較特殊,,受疫情的影響,,較之以往推遲了整整一個月,。
從歷史來看,,高考延期并非首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區(qū)學生的高考就延期將近一個月,,安排在當年7月3日、4日,、5日,。揆諸歷史,,古代的科舉考試,也曾因故被推遲過,,有些原因現在看起來,,甚至有點匪夷所思。
蘇轍患病
宋仁宗推遲殿試一個月
宋朝,,堪稱科舉考試最為興盛的時代,。
眾所周知,宋朝是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五代十國最大的特點,,便是藩鎮(zhèn)勢大,牙兵驕橫,,文官落寞,。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之后,懲前代之弊,,立下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不過由于當時南唐、南漢等國尚未平定,,趙匡胤還需要依賴武將為其平定天下,,因此,這個政策在宋太祖時表現得并不算太明顯,。
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期,,文官勢力逐步做大。隨著北漢的滅亡,,宋朝統(tǒng)治者結束了自唐末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雖然和北方的遼國偶有戰(zhàn)爭,但是和平已成為當時的主流,。武將便沒有了用武之地,,文官勢力做大。作為文官選拔途徑的科舉考試,,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到宋仁宗繼位后,宋人已經把科舉考試看做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就像宋仁宗父親宋真宗所說的那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成千上萬的讀書人為了獲得“黃金屋”,,娶得“顏如玉”,前赴后繼地奔向考場,。其中,,便有蘇轍的身影,。
蘇轍,在歷史上也被稱作“小蘇”,,是北宋時期不出世的文學大家蘇軾的弟弟,,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從小和蘇軾一起博覽群書,,蘇氏兄弟的名聲很早便從四川傳到了開封,。到了他兄弟倆的應試之年,天下都認為前二非蘇軾,、蘇轍莫屬,。
事實也不出大家所料。幾天之后,,榜單出來了,,蘇軾、蘇轍的名字赫然在列,?!俺癁樘锷崂桑旱翘熳犹谩钡墓适滤坪跫磳⒃谔K氏兄弟身上上演,。不過,,正當兄弟兩人為最后宋仁宗所主持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試準備時,一場意外發(fā)生了——蘇轍病了,。
這可急壞了蘇轍,。如果拖著病體勉強應試,不但發(fā)揮不出正常的水平,,更是對皇帝的不尊敬,。想想多年的苦讀努力,可能就此付之東流,,蘇轍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不知道該怎么辦。
同樣著急的,,還有韓琦,。作為宋仁宗時期的“執(zhí)政”,韓琦對蘇氏兄弟的才華非常賞識,,亟須兩人為國家貢獻能量,。沒想到,在這最緊要的關口,,蘇轍竟然病倒了,。此時的韓琦,也顧不上科舉考試的規(guī)矩了,,向宋仁宗上書說,,今年應試者中,唯蘇軾,、蘇轍聲望最高,,蘇轍卻偶然生病,一時無法應試,,“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所以應當將策試時間推遲,,以等蘇轍病好,。
宋仁宗不愧為廟號為“仁”的皇帝。他同意了韓琦的建議,,推遲了策試的時間,。直到蘇轍痊愈,方才開考,。這年的策試,,因之比慣例推遲了二十天,本應在八月中旬,,結果推到了九月,,而且“自后試科并在九月?!?/p>
最終,,蘇轍位列四等,雖不及蘇軾的三等榮耀,,但也于名于實都收獲頗豐,,在秘書省入了職??荚嚱Y束后,,宋仁宗不無歡喜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惫?,三十年后,蘇轍成了宋哲宗的宰相,。
災害戰(zhàn)爭
迫使科舉考試延期
蘇轍的遭遇,,在我國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歷史上,堪稱孤例,。事實上,,因自然災害、戰(zhàn)爭而導致科舉考試被推遲的現象比較多見,。
先說一下自然災害,。唐文宗天和八年夏秋之際,,中原地區(qū)發(fā)生了蝗災和旱災。根據史料記載,,這場災害的破壞力空前,,許多百姓因此流離失所。在這種情況下,,實在不適合再舉行科舉考試,。因而尚書省在奏明唐文宗后,取消了第二年春天的省試和殿試,。
為什么一場地方性的蟲害能影響半年后的考試,?原來,按唐制,,每年秋末十月是各州府申送本地舉子進京的時間,,因秋收受損,物力不迨,,耽誤了部分地方舉子的行程,。所以為了公平起見,作出了推遲科舉考試的決定,。
不過為了照顧舉子們的感受,,唐文宗在推遲考試的同時,還下詔稱“念彼求名之人,,必懷觖望之志”,,于是“寧違我令,以慰其心”,,下詔恢復次年春闈,,只是將考期推遲了一個月。
相對于這種真正的自然災害,,還有一種“自然災害”也為古人所懼怕,,那就是“日食”。明朝洪武,、建文年間,,就曾兩次因為“日有食之”而推遲殿試半月——古人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
再說說戰(zhàn)爭,。如果國家遭遇戰(zhàn)亂兵禍,,科考停考是必然之勢,。如在唐懿宗時期,,便有科舉考試因戰(zhàn)爭而推遲。
大唐的帝位傳到了唐懿宗手中,已是病入膏肓,,正在這個時候,,遠在西南地區(qū)的南詔國于咸通四年連續(xù)三次發(fā)兵進攻安南,并攻陷了交趾郡,,消息傳到長安,,唐懿宗決意發(fā)兵對抗南詔國,。在出兵之前,,朝廷答應戍卒們,在桂林駐守服役三年,,就可以換防返回家鄉(xiāng),。
沒想到,唐懿宗失言了,,等了六個春秋之后,,一些來自徐州的戍卒絕望了。既然朝廷不允許他們回家,,那他們就決定用武力自己回家,,被史家稱為“唐亡之禍基”的龐勛起義就此開始。
在回家目標的激勵下,,起義軍兵鋒所向,,無人能擋,由西南一路席卷江淮,,天下震動,。唐懿宗為了鎮(zhèn)壓起義,“因詔權停貢舉一年”,,取消了咸通十年的考試,。詔令發(fā)出之時,當年秋闈已畢,,各地舉子已經陸續(xù)啟程抵京,,走到半路聽說來年春闈取消,只好悻悻返鄉(xiāng),。
這次??紝εe子們的士氣打擊不小?!短綇V記》的“貢舉”篇中,,記載了一位盧姓士子的牢騷。他來自偏遠州府,,一路緊趕慢趕到了長安附近,,卻接到停考的詔令,無奈之下作了一首《東歸詩》自嘲:“九重丹詔下塵埃,,深鎖文闈罷選才,。桂樹放教遮月長,杏園終待隔年開,。自從玉帳論兵后,,不許金門諫獵來。今日霸陵橋上過,,關人應笑臘前回,。”意思是說,,離開家鄉(xiāng)進京時,,本期待春闈折桂,誰知考試因兵亂取消,,只好在寒冬臘月就打道回府,,家鄉(xiāng)父老都要笑話我。
更讓唐懿宗沒想到的是,,此后成為李唐王朝的噩夢的黃巢,,也在這些被迫回鄉(xiāng)的士子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被推遲的科舉考試,,改變了此后唐朝的國運。
匪夷所思
推遲考試的“個性”理由
科舉考試為國選才,,如果說自然災害,、戰(zhàn)爭兵亂等理由而推遲的話,還可以理解,,以下筆者所要說的幾項科舉考試推遲的原因,,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比如,,皇帝不在家,。明武宗是明朝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皇帝。對于這樣一位如此具有性格的皇帝,,不僅朝臣們連連搖頭,,當朝的舉子們也感到頭疼。按照明朝中期的考規(guī),,二月會試完畢,,三月殿試開考,但在正德十五年,,貪玩的明武宗從前一年夏天就開啟了南巡之旅,。舉子們在北京準備殿試時,,他正在江南樂不思歸,根本無法主持殿試,。待到圣駕回鑾,,已是次年正月,考生們卻只等來了更為戲劇性的消息——明武宗回京后不久即駕崩,,國葬期間萬事俱休,,科舉考試更是要暫停。于是,,他們一直苦等到明世宗即位后,,才走進了這屆延遲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殿試考場。
此外,,還有考生自己延期的,。比如清朝才子王士禛,。
王士禛是何許人也,?他生于明崇禎七年,山東新城縣人,,字子真,,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后世習稱王漁洋,。是清初文壇領袖,總持風雅凡50年,,創(chuàng)“神韻”詩說,,對清代詩風影響甚巨,算得上一位文壇領袖,。
王士禛就曾經放棄了一次殿試,。順治十二年,王士禛中會試第五十六名,,可能是他覺得這個名次不滿意吧,,于是便沒有參加殿試,自行回家,,當然,,給出的理由是“致力于詩”。三年后,,王士禛又來參加科舉考試,,這次考得不錯,取得了二甲三十六名的好成績,。
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也曾因字寫得不好看,,自己推遲了一場殿試。
光緒十六年,,二十三歲的蔡元培順利地中了貢士,。殿試在兩個月后進行,不過蔡元培當年并沒有參加,。他在《自寫年譜》中說,,他當年之所以沒有繼續(xù)參加殿試,乃是“因殿試朝考的名次均以字為標準,,我自量寫得不好,,留待下科殿試,仍偕徐君出京”,。蔡元培的說法也得到了晚清文史學家李慈銘的印證,。李慈銘在《郇學齋日記》中說:“(四月十三日)蔡進士(元培)來,沈進士(寶琛)來,,兩生皆年少未習楷書,,故不待復試而歸?!?/p>
編輯:楊嵐
關鍵詞:科舉考試 推遲 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