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口罩“戴”變“帶”,,科普要跟上
自新冠肺炎疫情1月在國內(nèi)蔓延,,戴口罩成為最便捷的個人防控手段。一段時間以來,口罩成為出行必需品,。及至3月,,隨著國內(nèi)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好轉(zhuǎn),,陸續(xù)有民眾在開放場所露出“真容”,。衛(wèi)生專家提醒,當前民眾出行莫忘帶口罩,,需看準場合,、時機戴上口罩。(3月29日《中國新聞網(wǎng)》)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口罩成為人們出行的標配,,在疫情防控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不過,,隨著防控形勢的好轉(zhuǎn),,傳染風險的降低,人們已經(jīng)不必隨時隨地一直戴口罩,。日前,,國家衛(wèi)健委專門印發(fā)《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對普通公眾,、特定場所人員,、重點人員、職業(yè)暴露人員等四類人員如何佩戴口罩都做了詳細說明,。其中,,普通公眾在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地方,,建議不戴口罩。在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也表示,,“對于數(shù)周無新發(fā)確診病例的低風險地區(qū),,不戴口罩也是安全的,。”
不過,,不必“戴”口罩,,并不意味著不用“帶”口罩。應該看到,,疫情防控低風險不等于零風險,,更不等于疫情結束,防控意識仍不能松懈,。對此,,《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明確指出,在中,、低風險地區(qū),,建議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于等于1米)時戴口罩,。由此可見,,盡管不必一直戴口罩,但人們外出時依然需要將口罩帶在身上,,以便在人員密集地區(qū),,在與他人有近距離接觸時及時戴上。
戴口罩是一門學問,,帶口罩同樣也是,。相比之下,不少人對于如何正確攜帶口罩缺乏了解,。有的人隨便將口罩一團就塞進兜里,,還有的為了方便,將口罩拉到下巴位置,,或者掛在一側(cè)耳朵上,。殊不知,將口罩塞進兜里,,容易讓口罩直接沾上細菌等污染物,。掛在下巴或耳朵上的口罩更會成為污染物的收集器,將空氣中的粉塵、顆粒和飛沫直接吸附上面,,進而通過與下巴或脖頸接觸將細菌傳染給人體,。
口罩由“戴”變“帶”,科普也要跟上,。專家指出,,攜帶口罩時需要注意方法,將將緊貼口鼻的內(nèi)層向里折好,,外層向外,。疊好放入清潔的信封內(nèi)或保鮮袋里,不能直接裝進兜里或包里,。至于將口罩一直掛在下巴或耳朵,,不時蒙上或拉下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會導致過濾病毒的外層會堆起來,,有和內(nèi)層觸碰的可能。有關部門和媒體應與時俱進,,加大對于帶口罩的科普宣傳力度,,幫助公眾正確攜帶,科學使用,。此外,,不必時時佩戴口罩,讓一些人過度放飛自我,,常常忘記帶口罩,。對此,廣大市民要繼續(xù)保持防范意識,,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可以在衣服口袋、包里,、車上,、單位等處各放置一個沒有啟封的口罩,隨時備用,。切不能因為細節(jié)的疏忽大意,,造成疫情卷土重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口罩 科普 疫情 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