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捐贈物資上的“寄語”折射文明之光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在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期,,日本各界向中國捐贈物資上配的詩文,,為中國人民鼓勁加油,,書寫了兩國交往新的佳話。日本富山縣捐贈遼寧省的物資上寫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巧妙融入“遼河”和“富士山”的意象,。在日本群馬縣太田市捐贈給上海嘉定的物資上,一句“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愿疫情平息,嘉太平安”,,巧妙融入兩地地名,,送來美好祝福。跋山涉水而來的援助物資,,配以雋永詩文,,患難時刻的共情與支持,深深打動中國人民,。
投桃報李,,這是流淌在中華民族基因里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當前中國攜手世界各國合作抗疫的生動寫照,。面對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fā)的嚴峻形勢,,中國已向80多個國家以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qū)組織提供緊急援助,,中國地方政府、企業(yè)等也通過多種渠道向其他國家提供抗疫物資,。寫在中國援助物資上的寄語走向世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傳遞四方。
人類文明姹紫嫣紅,,不同國家語言文字也各有特點,。在共同挑戰(zhàn)面前,,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能夠跨越語言,、文化的差異,。中國向日本捐贈口罩時,不僅用中文寫下“霧盡風暖,,櫻花將燦”,,還引用日本俳句詩人小林一茶的“櫻花樹之下,沒有陌路人”,;給伊朗籌集的抗疫物資上,,配有中文“中國加油,伊朗加油”,;向法國援助的物資上,,有三國蜀漢學者譙周的“千里同好,堅于金石”,,也有法國作家雨果的名言“團結(jié)定能勝利”,;捐贈意大利的物資上,既有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神曲》中的“沖破黑暗夜 再見滿天星”,,也有中國詩歌中關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詩句……古今中外不同的表達,,詮釋的都是人類命運與共、同舟共濟,、團結(jié)互助的智慧和理念,。
中華文明素有包容的傳統(tǒng),也正是在這樣的文明滋養(yǎng)下,,中國人民懂得尊重和欣賞不同文明和文化,,更能對其他國家遭遇的疫情感同身受。中國捐贈他國的物資上的寄語,,大多汲取了捐贈對象國文化經(jīng)典,,展現(xiàn)出的真誠和善意贏得稱贊。在中國援助韓國的抗疫物資上,,印有出自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的“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和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中國捐贈意大利的物資上印有意大利歌劇《圖蘭朵》的歌詞,傳遞著同樣的愛與希望……中外文明的力量,,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科學暫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文明還會到達?!笨挂呶镔Y上的美好寄語,,折射出人類文明的亮光,在疫情的陰霾中給人以力量和希望,。在這場全球戰(zhàn)疫中,,禮敬多彩文明,堅守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理念,,付諸團結(jié)一致的行動,,人類定能贏得共同的勝利。
謝佳寧
編輯:楊嵐
關鍵詞:物資 捐贈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