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人民網評:面對疫情,,任何僥幸都可能奪人性命
源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在多地出現,,同時也以一種“來勢洶洶”的姿態(tài)呈現在輿論場。習近平總書記就此作出批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如何遏制疫情蔓延?怎樣才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措施林林總總,,答案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任何“耍大膽”“不設防”的僥幸心態(tài)都是極其要不得的,。
從有關專家呼吁“大家現在能不到武漢去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出來”,,到武漢防控升級實施進出管控,再到衛(wèi)健委,、民航局、國鐵集團,、國家醫(yī)保局都行動起來,,無疑都在為遏制疫情辟出“隔離帶”、穿上“防護衣”,??茖W、規(guī)范,、有序地防治措施,,對于紓解人們情有可原的焦慮,將產生深層次正向影響,。
相較此前,,武漢傳來的一些莫名“大膽”的消息卻著實讓人驚詫不已,也引發(fā)了公眾的質疑,。比如信息披露不夠及時準確,,“大膽”放任病人出行,“大膽”放任疫情源頭營業(yè),,“大膽”讓關鍵易感人群不戴口罩以免引發(fā)公眾恐慌,。
尤其是在疫情已經引起全社會關注的情況下,武漢依然還按部就班地派送20萬張免費旅游券,,“邀約”市民和游客前往黃鶴樓等熱門且封閉的旅游景點,。輿情嘩然之后,官方才如夢初醒地宣布推遲這一活動,。更有當地社區(qū)“放膽”組織四萬余家庭共吃團年飯,,甚至網傳有確診病例家屬繞開機場和車站,攜病人自駕數小時到外地就診引發(fā)輸入性病例,。這些做法,,指其“無知者無畏”恐怕有些言重,但的確讓人骨鯁在喉,。
“大膽”的背后是僥幸,,是對傳染病防治規(guī)律的無知,是對自身和他人健康風險的漠視,。
疫情,,特別是新型病毒引發(fā)的疫情,常常會突然爆發(fā)甚至發(fā)生變異,,人們對其有一個逐步認識和完善應對的過程,,完全在情理之中,。從初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人傳人”,到日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續(xù)的人傳人”,,其實反映的是一種審慎態(tài)度,。要求從一開始就作出精準判斷,顯然過于苛刻,。但是必須指出,,正因新的病毒帶有復雜性和未知性,我們更應嚴謹細致,,不能輕言“可防可控”,,寧可嚴防死守,也不能有任何部門和個體,、在任何流程和環(huán)節(jié),,存在僥幸心理。
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yè)都要切實拿出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杜絕僥幸心理,,堅決扛起肩頭的責任,。既要沉著冷靜,科學應對,,從醫(yī)學衛(wèi)生學專業(yè)角度全力防控好肺炎疫情,;同時也要信息透明,主動釋疑,,全力緩解社會的“心病”,。這當中,做好輿論引導工作,,讓公眾客觀認識疫情,、科學預防疫情、冷靜應對疫情,,尤為重要,。17年前的那場“非典”戰(zhàn)役,暴露出了我們在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方面的問題,,我們?yōu)榇酥Ц读瞬恍〉纳鐣杀?。“學費”不能白交,,我們務須長進,。
傳染病防治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也會相應增加社會管理成本,,降低生活便利程度,。每一位社會成員應當本著對自己和別人生命負責的態(tài)度,,切不可圖自己方便、為一己私利,,違反防疫的各種規(guī)定,,更不可有“哪那么容易被傳染”的僥幸心態(tài)。尊重科學,,尊重生命,,永遠都應該是我們牢記的座右銘。
客觀而言,,面對疫情,一些群眾出現應對失措不難理解,。傳染性疾病本就容易引發(fā)社會恐慌,,何況此次肺炎疫情的來源和病因暫時未知,更添加了一份焦慮,。更重要的是,,當年的“非典”疫情引發(fā)的劇烈震蕩已沉淀在公眾記憶和社會心理中,很容易讓人們不自覺地與其產生對應和聯想,。能否做好疫情防控,、疫情是否還會擴大、何時才能安心出門……一系列問號,,懸在每一個人心中,。
在這樣的時刻,看到有鐘南山院士這樣的老專家依然奮戰(zhàn)在一線,,我們每個人都倍感安心,。武漢醫(yī)生的朋友圈刷屏,讓我們對醫(yī)護群體心存敬意,。同時,,看到“15名醫(yī)務人員感染”的消息,也讓我們無比痛心,。只有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個人都心存敬畏,,杜絕僥幸,,我們才不至于辜負醫(yī)護人員在一線的堅守。
唯其如此,,堅守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編輯:劉暢
關鍵詞:疫情 僥幸 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