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西游熱”背后:別讓經(jīng)典轉(zhuǎn)碼降為惡搞式狂歡
針對東方超級IP橫掃影視動漫,、文創(chuàng)文旅等領域,學者提醒“流量”開發(fā)需冷思考
“西游熱”背后,,別讓經(jīng)典轉(zhuǎn)碼降為惡搞式狂歡
本報記者 許旸
近年來,,國內(nèi)影視市場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有數(shù)部聚焦“西游”的影視劇出爐,演變?yōu)轭愋推械男涯恳恢?;在音視頻等知識付費平臺,,“錢兒爸講西游”“凱叔西游記”“米小圈《西游記》”等節(jié)目點擊率頗高;以西游命名的網(wǎng)游,、手游及二次元周邊數(shù)不勝數(shù),;全國多個西游主題樂園等方興未艾……《西游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IP,依然在當下大眾流行語境中擁有“流量”扛鼎的生命力,,持續(xù)爆發(fā)出多維度,、多領域的文化能量。
但在針對這一超級母本的多維度闡釋改編中,有專家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符號的轉(zhuǎn)碼開發(fā),,雖不排斥娛樂化消費,但一些僅為博眼球而一味戲說,、散播謬誤的亂象值得深思,。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竺洪波指出,《西游記》的當代轉(zhuǎn)碼和域外傳播,,有著豐富廣闊的解讀空間和創(chuàng)意資源,,但也難免有些流于淺層惰性的標簽式消解,更應該警惕的是打著 “顛覆” “解構(gòu)”名義的“惡搞”式創(chuàng)作,,用“娛樂至死”的狂歡遮蔽了經(jīng)典的光芒,。
一味“曲解”“戲說”,誰來把關“段子手”背后的知識安全
“經(jīng)典轉(zhuǎn)碼過程中需小心‘誤譯’和‘生造’,,大開腦洞不等于空口無憑,。”學者李天飛觀察到一個怪現(xiàn)象,,由于信息的泛濫,,有些網(wǎng)絡的偽作或帖子依托名著不負責任地散播“不安全”甚至“有毒”的知識?!氨热缬袩崽鴮憽段饔斡洝吩诿鞔墙麜?、孫悟空死在了取經(jīng)途中……這些專業(yè)研究者不屑一顧的戲說,有時在民間反而流傳甚廣,,甚至成了‘常識’,。”
在學界看來,,類比“食品安全”等話題,,對名著經(jīng)典的解讀同樣應做到“知識安全”的把關。竺洪波以網(wǎng)上熱帖“為什么孫悟空在八卦爐中燒不死,,為何是火眼金睛”為例談到,,文中給出的解釋令人匪夷所思——“說古時候煉丹爐大多是燒炭的,太上老君的炭爐火焰溫度1200攝氏度左右,,孫悟空是從東海邊石頭里蹦出來的一只石猴,,石頭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這是一種耐高溫的非金屬氧化物,,而二氧化硅熔點高達1670攝氏度,,當然就燒不化了?!痹谒磥?,此說更接近于搞笑,,沒有參照原著的背景與邏輯,容易誤導青少年讀者,,“讀過原著的人明白,,八卦爐按八卦原理構(gòu)造,孫悟空恰恰跟須菩提祖師學過,,精通八卦五行,,能在里面靈活躲避。例如風助火威,,但風本身卻沒火,,所以躲在巽門逃過火焰。而煙四處彌漫,,無法躲閃,,所以被熏成火眼金睛——流淚不止的紅眼病?!?/p>
此外,,網(wǎng)上有人開講唐僧幾度阻止孫悟空打死白骨精,是出于佛祖的“陰謀”,,或唐僧對她懷有私情,;又有人說須菩提祖師之所以禁止孫悟空認他為師父,因?qū)O悟空原是他的私生子,,應該叫爹,,不愿聽他叫師父……
“這些或獵奇或庸俗的觀點,多取人物只言片語,、過度闡釋,,是對《西游記》的恣意曲解?!斌煤椴ㄕf,,一旦經(jīng)典成為無底線戲仿、顛覆,、嘲諷的對象,空有“段子手”式表演,,反而大大浪費了母本題材,,開掘的深度與角度有待進一步探討。
海外傳播也有訛誤,?是時候重估拓展“西游學”新格局
近年來隨著《西游記》域外熱度不減,,對這部經(jīng)典的翻譯和研究也水漲船高。但在海外傳播之旅中,,《西游記》的轉(zhuǎn)碼也并非一帆風順,。
比如在日本就出現(xiàn)過翻譯的訛誤,,曾有日本譯者將豬八戒定位野豬妖怪,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漢語里的“豬”在日語里被稱為“豚”,,日語里雖也使用“豬”這個漢字,,但多指野豬,在《西游記》原著里沒太強攻擊性的豬八戒就容易在日文語境里被理解成一個兇暴粗魯?shù)募一?。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學者中野美代子多次像唐僧取經(jīng)一樣來中國實地考察,從神話學,、人類學,、地理學、宗教學,、民俗學,、社會學等層面詮釋“西游記的秘密”,最終也不得不感慨對于西游的解讀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當“西游學”發(fā)展迅猛,,作為“戰(zhàn)略性文化資源”的《西游記》如何在轉(zhuǎn)碼中成為對外交流新標桿?前不久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聚焦“當代視域下的《西游記》學術(shù)轉(zhuǎn)型”主題的論壇上,,竺洪波談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是時候重估并拓展“西游學”的新格局,。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吳曉芳《〈西游記〉英譯史概述》,、同濟大學朱明勝《西游故事在英語國家的研究》等文章,也梳理了《西游記》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互鑒,。
一個顯著案例是,,瑞士譯者、漢學家林小發(fā)曾憑借其翻譯的《西游記》首個德文全譯本獲“萊比錫書展獎”翻譯類大獎,,在歐洲掀起一波“西游熱”,,靠的不是一味簡化或戲謔,而是在語言轉(zhuǎn)碼的基礎上幫助海外讀者理解東方文化,。她分享過翻譯心得——孫悟空在 《西游記》中被稱為“心猿”,,代表了人的心、人的精神,?!八粕衔魈欤瑢⒆晕曳瞰I給更高的目標,,最后到了西天拜佛求經(jīng),,這個心猿也才走到了自己心中無所不包的佛性,才真正‘悟空’,。這是個比較完整的,、釋道合一的修行過程,。”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西游記 經(jīng)典 轉(zhuǎn)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