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禎希:《希望的大地》,,展現歷史轉折中奮斗的身影
作者:張禎希
“沒有一顆小小的新星,哪有滿天星燦爛,?!庇衫钛┙ 铄P,、印小天,、姜妍等主演的電視劇《希望的大地》正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劇,,《希望的大地》以平民英雄的群像,,展現出改革開放過程中奮斗者的風貌與擔當。
《希望的大地》海報
歷史轉折下中國百姓奮斗的身影,,成就熒屏的真摯感動,。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李準評價《希望的大地》是一部佳作,“生動詮釋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也真實揭示,,是改革開放解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讓如今的我們走在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之路上”。
《希望的大地》也為青年一代創(chuàng)造了一個了解父輩奮斗歷程的機會,。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研究部主任趙彤看來,,“電視劇主要展現的形象是1977年、1978年的大學生,,但劇中所蘊含的對奮斗情懷的贊美也指向屏幕之外的80后,、90后”。電視劇以倒敘形式從新時代開篇,,展現出年輕一代接過父輩社會建設接力棒的儀式感,。
向“掌上有繭、鞋底有泥,、心里有光”的父輩致敬
2012年,,一群年過半百的中年人,正從各地趕赴一場聚會,。他們中有的正攜妻帶子自駕穿梭在現代化的城市公路上,,有的參加完海外科研會議搭班機趕來。即便早已確認好了行程,,老伙伴們依舊按捺不住打開手機,,通過視頻互道一聲問候,確認彼此的位置——他們的目的地“月亮灣”正是年輕時一同生活的地方,。轉眼來到故地,,面貌一新的“月亮灣”,以及一幅幅體現當年艱苦生活的相片讓他們思緒萬千……《希望的大地》以一組倒敘開篇,,今昔對比,,直觀而真切地反映出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希望的大地》以馬,、吳,、柳、田四個家庭為代表,,選取了十幾位主人公,,用社會各領域的百姓奮斗史,勾勒出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風貌發(fā)生的變化,,也解答出這些發(fā)展背后的推動力,。這些時代奮斗者中,有不服輸,、不信命,,努力考取大學用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的下鄉(xiāng)青年,;有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哪怕遭遇誤解也要講科學的學者,;有視焦裕祿為偶像,全心守護村民致富希望的創(chuàng)新型基層干部,;有出身貧寒卻心頭火熱,,帶領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的生產大隊長;有過家門而不入,,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全力付出的戰(zhàn)士,。正是這樣一群主創(chuàng)團隊口中“掌上有繭,,鞋底有泥,,心里卻始終有光”的奮斗者,用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的改革決心,,闖出城鄉(xiāng),、軍民、產業(yè),、科研等領域一片天地,。
“劇中人三十多年走過的不平凡的改革之路讓我們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擁護者,、參與者,,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痹谥袊鴤髅酱髮W教授王偉國看來,,《希望的大地》對“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體”這一概念進行了生動且清晰地詮釋??梢哉f,,看懂了這一個個生動個體的勇氣與奮斗,就能更深切體會這段波瀾壯闊的發(fā)展史,。
《希望的大地》劇照
大時代為每個小人物提供了一種精神力量
《希望的大地》以小人物呼應大時代來展現宏大主題,。但在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尹鴻看來,歷史轉折中并沒有“小人物”——大時代沒有小人物,,大時代為每個小人物都提供了一種精神力量,。改革開放奮斗者身上體現出的那份真誠、果敢與毅力,,為不少享受著改革開放紅利的青年人提供了鼓舞,。
文藝評論家指出,《希望的大地》表現了改革春風中蘊含的希望,,也沒有回避一代人面對的艱辛,。劇中那批推動歷史轉折的青年人,都經受過資源匱乏的苦難,,甚至是身份認同的障礙,,但他們始終沒有丟掉骨子里的善良與改變命運的渴望,。“他們都共同具備著一種突破生存困境,,向著希望前進的人格力量,。并且這種人格力量在集體主義和求真向善之中升華了一種人格美感。我想可能正是這樣的人格之美打動了熒屏前這一代青年觀眾,?!北本┐髮W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后蘇米爾,說出了不少青年觀眾的心聲,。
對于每一代人都有需要面對的愛情,、金錢、夢想的選擇,,劇中也給出了不少正向展現,。劇中有這樣一幕,結婚在即,,未婚妻看出未婚夫創(chuàng)業(yè)的渴望,,便拿出準備買新房的錢,幫他當上國營店長,。一句“跟你的夢想比起來,,它們都不值錢”是對愛人夢想與拼搏精神的支持與呵護;還有一幕,,面對一段親人眼中“門不當戶不對”的情感,,軍人毅然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這些蘊藏在細節(jié)中的質樸情懷,,讓人動容,。(張禎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希望的大地 奮斗 展現 歷史 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