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夏研: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不妨一城一策
作者:夏研(媒體評論員)
日前,,新華社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部分南方城市,,冬天“取暖靠抖”的情況已發(fā)生明顯變化,。近年來,,湖北武漢、安徽合肥,、湖南長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區(qū),在冬季已開始進行集中供暖,,有的城市則正在規(guī)劃建設供暖項目,。
據(jù)報道,,20世紀50年代,,中國以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淮河”為界,,劃分了一條集中供暖分界線,分界線北邊的城市由政府統(tǒng)一建設集中供暖系統(tǒng),。50年過去,這條線依然與今日中國的供暖狀況大致符合,。同樣的,,50年過去,,南方人關于“冬天冷,、求暖氣”的呼聲也一直存在,。
“近幾年,每逢合肥市‘兩會’召開,就有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提出推進城市集中供暖工作的建議,、提案”,“在啟動該市(揚州)片區(qū)集中供暖設施建設前,,不斷有市民打電話咨詢,希望早日實現(xiàn)集中供暖”……報道中描寫的細節(jié),,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不難找到印證,,打開一條相關新聞評論,供暖的呼聲隨處可見,。
“冬天室內,,北方人穿著短袖,南方人瑟瑟發(fā)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關于南北方冬季差別的段子不絕于耳,。因為沒有暖氣,所以“取暖基本靠抖”“洗澡需要勇氣”“被子壓到喘不了氣”,,這些差不多就是冬季南方室內的真實寫照,。人的體感如此不適,南方冬季如此可畏,,也大可思考一下:這是不是比“北緯33度”更具說服力的供暖理由,?
武漢,、合肥、長沙等地開始集中供暖,,就是對居民呼聲的回應,。相比50年前,今日中國的發(fā)展程度早已不至于因集中供暖捉襟見肘,,更何況是經濟表現(xiàn)更加出色的南方,。有訴求也有條件,嘗試進行集中供暖,,讓南方人過上愜意自如的冬天,,當然應當持開放乃至鼓勵的態(tài)度。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南方的集中供暖就該草草上馬,、迅速推進。如報道中所言:“一些城市城建部門負責人認為,,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集中供暖設施利用率低,北方統(tǒng)一集中供暖模式不適合南方,。記者隨機采訪了合肥市兩個暖氣管道進入已有10年左右的小區(qū),,發(fā)現(xiàn)仍有大約30%的業(yè)主沒有開通暖氣?!笨梢?,南方如何集中供暖,也面臨著自身地域特有的問題,。何況南方也是廣闊的地域概念,,冬季溫差明顯,這無疑也為供暖共識的達成制造了不同意見,。
而南方也大可不必循著粗線條的政策制定路徑,,各地不妨細致評估自然及經濟狀況,以民眾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再決定是否供暖,、如何供暖。同時,,也可避免北方供暖的經驗教訓,,如在供暖時盡可能安排清潔能源,防止霧霾伴隨而至,。更重要的是,,南方供暖當作出財政上的安排,如當?shù)卮_實需要暖氣,應該確保暖氣不是“部分單位”“高檔小區(qū)”的專享,,要兼顧普惠,。
南方是否集中供暖,已經持續(xù)討論多年,,目前尚未有統(tǒng)一意見,。只不過有一個方向當明確:在是否供暖的問題上,一條宏觀筆直的地理線條,,終究抵不過具體微觀的身體感受。后者,,更該成為政策制定者所考慮的因素,。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1日 10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供暖 南方 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