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400件“泰興號”沉船出水陶瓷珍寶回歸產地福建德化
以“泰興珍瓷回歸故里”為主題的“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回歸系列活動,,12日在“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舉行,,400件從清代沉船“泰興號”出水的德化瓷器回到故里。
“泰興號”為清代道光年間的一艘中國商船,,從福建廈門港出發(fā),,在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不幸觸礁沉沒,船貨以清中晚期民窯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
1999年,“泰興號”沉船被國外商業(yè)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出售,。2018年底,泮廬集團董事長鄭長來從英國一次性購入10萬余件“泰興號”沉船青花瓷,,讓這批沉寂海底近200年的國寶回歸中國,。
今年8月,鄭長來將40余類共190余件“泰興號”沉船瓷器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9月又無償捐贈400件給德化陶瓷博物館,,并篩選其中194件向公眾永久展出。
鄭長來告訴記者,,“‘泰興號’沉船瓷器多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德化生產、用于出口亞洲市場的瓷器,,以青花瓷為主,,見證了昔日海上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對于古代青花瓷文化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p>
德化陶瓷以“白”見長,,瓷雕技藝享譽天下,被譽為“中國白的故鄉(xiāng),、瓷藝術的搖籃”,。清代的青花瓷是德化“中國白”傳承發(fā)展中的瑰寶,也是當時銷往世界各國的陶瓷文化藝術精品,,達到“一籠陶瓷一箱銀”的程度,。“泰興號”沉船發(fā)現(xiàn)的35萬件德化青花瓷就是這一歷史的印證,。
鄭長來希望,,通過此次捐贈能夠大力弘揚中國陶瓷文化,吸引更多社會有志之士參與到中國陶瓷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來,,把中國陶瓷文化推向一個新的藝術高度,為“一帶一路”文明的對話交流增添光彩,。
據(jù)悉,,此次展出的194件“泰興號”沉船青花瓷品類眾多,包括青花盤,、碗,、杯、碟,、盅,、粉盒等,瓷器上刻畫有經(jīng)典歷史故事,、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祥禽瑞獸等,,造型豐富且紋飾多樣,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
除展覽外,,當天還舉辦了“青花傳韻譜新章”主題文化踩街活動,。在德化陶瓷街,,“瓷韻流芳譜新章”主題花車、“民窯青花綻放風采”花車,、鑼鼓方陣,、舞龍方陣、舞獅方陣,、大鼓涼傘方陣,、踢球舞方陣,、火鼎公火鼎婆方陣、拍胸舞方陣等依次通過,,吸引了眾多民眾駐足觀看,。
此次踩街活動不僅融入德化的民俗元素和青花瓷的元素,更體現(xiàn)了200年前德化瓷生產和外銷的盛況,,見證了德化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邁出國門的輝煌,。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表示,“泰興號”上打撈出水的德化陶瓷復原了一段被遺忘了的東方歷史,,不僅驗證了德化瓷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影響,,也為進一步研究德化窯瓷、德化瓷外銷史及中國古代港口的貿易情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jù),。(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德化 陶瓷 泰興號 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