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fā)——德化白瓷藝術展將亮相國博
人民政協(xié)網北京8月14日電 由福建省文化廳、中國國家博物館、泉州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德化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fā)——德化白瓷藝術展新聞發(fā)布會13日在北京舉行。據了解,,此次“德化白瓷藝術展”將于8月20日至9月1日亮相國博,同步推出德化白瓷藝術展作品集,,在展覽落幕之日將有一批大師作品入藏,。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據介紹,本次展覽分為兩個區(qū)域和主題,,在國家博物館北2和北3兩個展廳共展出106位德化陶瓷藝術家181件作品,。第一個展廳為“云端高淼”,第二個展廳為“人間萬象”,。既有傳統(tǒng)佛造像,、人物塑像等規(guī)仿嚴謹的效古之作,也有日用陳設擺飾等機杼自出的清韻新品,。眾多陶瓷藝術家努力汲取古代先賢之精華,,并與當代藝術語言相結合,作品具有鮮明的表現(xiàn)性和個人風格,,充分展現(xiàn)德化的傳統(tǒng)陶瓷文化和精美陶瓷藝術。
8月20日上午舉行的《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fā)》學術研討會,,由中國文物考古學會副理事長鄭國珍主持,,陶瓷界、考古界,、藝術界,、收藏界的領導專家和德化大師代表將圍繞德化遼田尖窯址發(fā)掘考古的價值與意義、德化瓷燒制技藝等兩個主題進行研討,。尤其是3700多年前,,德化遼田尖窯址發(fā)掘考古印證了德化是中國最早青瓷制造地和中國龍窯起源地。
泉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長楊曉山介紹展覽情況,。
為配合此次展覽,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了《絲路使者 “中國白”再出發(fā)——德化白瓷藝術展作品集》,,為本次展覽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蹲髌芳穲D文并茂,彩色印刷,,參展的106位藝術家的181件作品以及德化陶瓷博物館的館藏作品均選入《作品集》,,今年評選出來的世界陶瓷之都的LOGO首次登上封面。開幕式現(xiàn)場,,德化陶瓷界的大師,、新秀以及參加第二屆中法文化論壇活動之一——“中國白”國際藝術大獎賽國外藝術家駐地創(chuàng)作的外國朋友代表等接收了開封《作品集》。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博士孫旭光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數字藝術研究所所長王藝回答記者提問,。
德化縣長劉德旺回答記者提問。
藝術家代表蘇獻忠回答記者提問,。
在記者提問環(huán)節(jié),,學術主持孫旭光、策展人王藝,、泉州市副市長楊曉山,、德化縣長劉德旺、藝術家代表蘇獻忠等就記者提出的關于德化陶瓷制作歷史,、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德化白瓷的藝術收藏價值等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
據策展人王藝介紹,,德化瓷的獨特技藝在于雕塑,,堪稱“世界瓷雕之都”。德化瓷雕歷史之久,、題材之廣,、手法之多、水平之高,、特色之著,、影響之大是中國任何一個窯口都無法比擬的。特別是明代以來,,以“瓷圣”何朝宗為代表的陶瓷雕塑大師,,開創(chuàng)了捏、塑,、雕,、鏤、貼、接,、推,、修“八種技法”, 作品造型優(yōu)美,,氣韻生動,,被視為“東方藝術珍品”。
孫旭光認為,,當今德化瓷成為中外眾多國家級博物館競相收藏的珍品和贈送貴賓的國家禮品,。收藏愛好者和研究者甚眾,英國收藏家唐納利先生所著的《中國白──福建德化瓷》,、美國收藏家羅伯特所著的《“中國白”──偉大的德化白瓷》,、新加坡收藏家海利所著的《“中國白”──德化白瓷》等書對德化陶瓷作了詳盡的論述。德化陶瓷的漂洋過海,,極大程度地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對研究我國陶瓷史、經濟史,、海外交通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作用。
圖為現(xiàn)場展出的德化白瓷作品:瓷塑《引福歸堂》。
圖為現(xiàn)場展出的德化白瓷作品:瓷塑《歲月靜好》
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瓷以“白”見長,,瓷質致密,,胎釉純白,以溫潤,、明凈,、典雅、精巧的玉質美感馳名中外,,有“世界白瓷之母”、“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的美譽,。史料記載,德化瓷是古代“海絲”最重要的商品,,比黃金還名貴,。從北宋開始,德化窯一直以外銷為主,從東亞,、東南亞到東北非,、中東,再到歐洲,、美洲,,直至今天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白”再出發(fā) 絲路使者“中國白”再出發(fā) 德化白瓷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