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雨花非遺館館長:為非遺文化傳承人打造一個“家”
雨花非遺館館長鄧運姣:
為非遺文化傳承人打造一個“家”
雨花非遺館內(nèi),鄧運姣(右)正與一名傳統(tǒng)服飾文化愛好者交流漢服穿搭技巧,。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肖芳 攝
人物名片
鄧運姣,,九三學社社員,湖南雨花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雨花非遺館館長,。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肖芳
在雨花區(qū)紅星商圈繁華的杉木沖東路上,有一座特殊的場館,,這里有寶慶瓷刻,、湘繡、蠟染,、瀏陽夏布等300多個非遺項目,,現(xiàn)場還可欣賞長沙彈詞等民俗表演。
2014年,,郭存勇與鄧運姣夫婦創(chuàng)辦了雨花非遺館,,他們“燒錢”甚至變賣資產(chǎn)為非遺“安家”,請來一個又一個非遺傳承人和身懷絕技的民間高手,。如今,,兩萬多平方米的民間非遺館里,不僅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種傳統(tǒng)手工藝作品,,還珍藏著鄧運姣的匠心夢:她要傳承民族非遺,,帶領傳統(tǒng)手藝人走出一條希望大道。
“只要你來,,非遺館就是你的‘家’”
從2014年10月開始,,鄧運姣夫婦四處奔波,尋找散落在各地的非遺傳承人,。
株洲的民間手藝人洪源號稱“中華一刀剪”,,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他大字可剪上千平方米,小字可剪一平方厘米,,1字,、10字、一首詩均可一刀剪成,,遮眼剪,、雙手背后反剪均游刃有余。入館以前,,洪源靠個人單薄的力量勉強延續(xù)著手藝,。
為了幫助老人傳承這門技藝,鄧運姣夫婦免去洪源的房租和水電費,,同時對他進行了包裝和宣傳,。“入駐非遺館后,,收入變得穩(wěn)定了,,還有美國朋友向我拜師學藝,能將這門技藝傳授到大洋彼岸去,,是我之前不敢想的事情,。“洪源說,。
慢慢地,,泥書傳人劉上四來了、灘頭年畫傳承人鐘星琳來了,、望城皮影傳承人何志明來了,、湘西竹編傳承人徐克雙來了、寶慶瓷刻傳承人劉金鐸來了……“只要你來,,一切都好商量,。我們千方百計也要為非遺安好家?!编囘\姣說,。
目前,雨花非遺館已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項目359個,,200余名非遺傳承人在此常駐,。
“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非遺傳承”
非遺館的200多名非遺傳承人,大多不供職于任何單位和組織,,他們是憑借自己的知識,、技能和專長為社會提供服務并獲取報酬的自由職業(yè)人員。如何發(fā)揮統(tǒng)戰(zhàn)優(yōu)勢,,鼓勵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履職盡責,,發(fā)揮自身影響力,、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雙創(chuàng)基地的平臺作用,,讓非遺與大眾消費對接起來是最有效的辦法,。”鄧運姣說,。
在這里,,公益課堂已形成常態(tài),每周面向市民免費開放茶藝,、香道,、書法、剪紙,、陶藝,、二胡、民族舞等非遺課堂,,寓教于樂,,拉近了非遺與市民的距離。如今的雨花非遺館,,在努力保留湖湘?zhèn)鹘y(tǒng)文化的同時,也逐步成為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人們來這里“看非遺,、品非遺、玩非遺,、學非遺,、買非遺”,盡享非遺產(chǎn)業(yè)鏈上的無窮樂趣,。近兩年,,雨花非遺館已接待全國各地游客40萬人次,還創(chuàng)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基地10個,,帶動5000多人就業(yè),。
去年,雨花非遺館被評為全國首批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tǒng)戰(zhàn)工作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重點項目,、長沙市同心創(chuàng)建示范點,、雨花區(qū)同心示范項目,鄧運姣被評為長沙市首屆"同心人物”,。她說:“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我衷心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關心和支持非遺傳承人,,共同參與到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來,。”
編輯:楊嵐
關鍵詞:非遺 傳承 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