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三伏天,,其實最應(yīng)該提防的是“寒”
每年夏季一入伏,,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將頻繁出現(xiàn),,酷暑難耐,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很多人以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但專家指出,,事實正好相反,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許多人在三伏天常做的洗冷水澡、趟涼水,、吹空調(diào),、喝冷飲、吃涼菜,、吃冰鎮(zhèn)水果等,,都是導致寒氣入體的根源。特別要注意的是,,小孩子過食冷飲,,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xiàn)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復的扁桃體發(fā)炎,、發(fā)燒、脾胃不和等問題,。三伏天該如何養(yǎng)生保?。颗耘笥褌儾环猎囈辉囈恍┬兄行У娜旆篮嗅t(yī)小妙招,,相信一定會平安舒適地安度這個難熬的三伏天,。
從7月12日開始,今年就將進入難熬的三伏天了,,一共要經(jīng)歷40天,。入伏后,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將頻繁出現(xiàn),熱浪襲人,,酷暑難耐,,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
在中醫(yī)理論中,,“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強悍,,中醫(yī)認為,很多“病根兒”都是三伏天落下的,。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王建萍說,,很多人以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應(yīng)該是“寒”,。
三伏天,少食寒涼以免寒邪入侵
“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寒邪侵襲,。”王建萍說,,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tài),,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人們在夏季喜食冷飲,、愛吹空調(diào)等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很多病都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于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因為三伏天很炎熱,身體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現(xiàn)疲勞,、消化功能減退的情況,。如果不通過膳食進行調(diào)整,吃得不對,,很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此外,,許多人在伏天常做的事,,其實也是導致寒氣入體的根源,比如洗冷水澡,、趟涼水,、吹空調(diào),、喝冷飲、吃涼菜,、吃冰鎮(zhèn)水果等,。
王建萍建議,伏天飲食要注意少寒涼,,尤其是小孩子過食冷飲,,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xiàn)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及反復的扁桃體發(fā)炎,、發(fā)燒、脾胃不和等問題,。
三伏天養(yǎng)生記住“四大紀律”
紀律一:避免冷風直吹,、長時間吹。無論是開空調(diào),、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夜晚睡覺時,,門窗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吹空調(diào)的時候要注意,,不可對著頸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時候,直接進入寒冷的空調(diào)房,,否則會引發(fā)疾?。豢照{(diào)溫度要適當,,建議在26攝氏度左右,;吹空調(diào)時,要經(jīng)常開窗,,確保室內(nèi)外空氣的對流,,換氣通風。
紀律二:自主活動,,多出出汗,。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待在屋里不想出門,。其實,,欲祛濕排寒,歸根結(jié)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陽氣,,陽氣旺,,自然寒不侵體,。所以伏天應(yīng)該適當出門活動,出出汗,、長長陽氣,。但是夏季鍛煉講究輕緩,不可劇烈運動,,不然陽氣隨著出汗就排泄了,,氣受傷了,水濕的代謝受到影響,,內(nèi)濕又出來了,,最終濕氣還是沒有去掉。特別是身體虛弱者不耐暑氣,,可在晨昏之時,,適當外出活動。
紀律三:飲食注意少寒涼,。三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是寒涼的,此時再喝冰飲,、吃涼食,,相當于雪上加霜。如果身體比較虛寒的朋友,,在三伏天堅持不吃冷飲,,那么身體寒氣將會驅(qū)走大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
紀律四:護好咽喉,、后心兩個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于幫助身體緩沖低溫的寒氣,。
三伏天防寒有妙招
1. 常按足三里穴,。按足三里穴,有助于運化水濕,。取足三里穴,握拳輕扣兩百下,,以略感酸脹為度,,早晚各一次,有調(diào)和營衛(wèi)之氣的作用,。
2. 飲姜茶,。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 姜含揮發(fā)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fā)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有人會說夏天這么熱喝姜茶會不會上火,?其實姜的功效在于溫補,夏季吃姜,,可以補陽氣,,同時可以散寒發(fā)汗,化痰止咳,。
3. 吃羊肉,。北京朝陽醫(yī)院沈雁英教授介紹,伏天人們太貪涼了,,這個時候適當吃點暖性的羊肉,,有利于發(fā)散滯留在體內(nèi)的寒氣,疏通筋脈,。如果你整晚吹空調(diào),,早上起來覺得頭很痛,飲食中吃點羊肉就緩解了,。民諺還有“伏天一碗羊肉湯,,一個夏天不用看醫(yī)生”的說法。夏季適量喝一些羊湯,,可以起到強身健體,、滋陰補氣的效果。而且,,夏季吃點羊肉,,能夠補充營養(yǎng),還可以排出身體中的毒素,。不過,,熱性體質(zhì)、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fā)“癰疽疔癤”的人,,并不適合 “三伏補羊”,,別隨意嘗試。
4. 溫水泡腳,。每天早睡,,不要熬夜,睡前用38℃-45度的溫水泡腳,,可祛濕,,而且改善睡眠質(zhì)量。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fā)出去,。須注意,泡腳時間不能太長,,大概10-15分鐘,,后背有熱烘烘的感覺即可。
5. 三伏貼,。三伏貼是根據(jù)中醫(yī)“天人相應(yīng)”“內(nèi)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藥穴位敷貼,由中藥對穴位產(chǎn)生熱性刺激,,調(diào)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貼敷一般適合體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體關(guān)節(jié)疾病,、宮寒痛經(jīng)者,,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特別是經(jīng)??人愿忻暗囊赘屑昂圆“Y的人群可以考慮此法,。
6. 三伏灸。所謂灸法,,是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的外治療法,,就是用艾絨等藥物在人的體表穴位上灼燙、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作用,,通過經(jīng)絡(luò)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目的,。但是灸能益陽,,也能傷陰,,所以對陰虛陽亢及邪熱內(nèi)熾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陽頭痛、中風閉證,、高熱神昏,、抽風或極度衰竭呈惡病質(zhì)狀態(tài)之人。二是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燙傷形成瘢痕,;重要臟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7. 拔火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jīng)絡(luò),、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diào)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zhì)的功能,,從而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夏季留罐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左右,。對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膚過敏,,全身枯瘦或皮膚失去彈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腫瘤患者也不宜使用;體質(zhì)太虛弱的病人和兒童,、孕婦等,,都不宜拔火罐。對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膚破損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則會造成感染等后果,。
8. 艾葉墊。南京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yī)師夏公旭介紹了一個簡單的坐墊方子——艾葉墊:用艾葉500克,,曬干,揉碎,,用紗布包制成坐墊,,然后坐在上面。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艾葉裝在坐墊里,,溫暖之氣從腸道進入人體,可以溫暖五臟六腑,,甚至可以治療寒冷誘發(fā)的腹瀉,。坐墊法可以說“坐著就能增加陽氣”,。
夏公旭介紹,,人們最好把艾葉墊做成長條形的,,與現(xiàn)在的衛(wèi)生巾有點類似,;坐墊布最好選用通透性好的棉紗布,以方便藥力透發(fā),。另外,如果給藥墊加熱,,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皮膚。還可以把艾絨裝進坐墊里,,這樣一年四季,坐著就能將濕寒趕走,,把陽氣補足,。
編輯:劉暢
關(guān)鍵詞:三伏天 空調(diào) 防寒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