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家長吐槽“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補課需求難遏,,“白名單”價格普漲
原標題:家長吐槽“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補課需求難遏,“白名單”價格普漲
今年2月份以來,全國各地分批次公示了當?shù)氐男M馀嘤枡C構“白名單”,。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培訓需求仍舊旺盛,,有資質尤其是被列入“白名單”的機構招生價格出現(xiàn)了普漲,。對此,,經(jīng)營者理直氣壯,教育部門束手無策,,家長們欲哭無淚,。
有關專家認為,“堵式減負”很難讓渴望孩子獲得升學優(yōu)勢的家長情緒得到疏解,,要盡快將治理重點轉移到需求端上,,多措并舉、疏導提質,,真正把補習熱降下來,。
漲價、囤課,、占坑
楊女士的女兒去年開始在新東方補習,,今年3月初才開學不久,培訓老師就通知她:“暑假班針對二年級升三年級的報名優(yōu)惠下來了,,語數(shù)原價3400元,,現(xiàn)在報名499,英語999,,10天的課程,。”楊女士很困惑地問:“暑假班?這才幾月份?”培訓老師解釋:“提前報名相當于占著名額,,主要是先把優(yōu)惠占著,,后面要漲價了?!?/p>
到了4月15日,,楊女士再咨詢發(fā)現(xiàn),語數(shù)“優(yōu)惠”價格已經(jīng)漲到了649元,。一位老生家長告訴她,,去年新東方的占坑班大概到四五月份才啟動,同樣語數(shù)兩門的優(yōu)惠價僅為99元,。
“雖然對價格和時間都還不是很滿意,,但考慮畢竟是大機構比較規(guī)范,進了“白名單”起碼不會突然關閉或者卷款跑路,?!睏钆勘硎荆蛩阆日剂丝釉僬f,。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以來,,經(jīng)營門檻一再提高、要求一再從嚴,。從中央到地方,,政策明確了“不得一次性收費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生均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從事學科培訓的教師須有教師資格證”等一系列細則,。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趕在各地發(fā)通知要求“培訓班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節(jié)點前,,大多數(shù)培訓機構已經(jīng)完成了一輪漲價,。而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又有很多家長像楊女士一樣,,遇到了提前繳費情況,。
在江蘇某地級市,當?shù)赝韴?月份做了一次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白名單”培訓機構已經(jīng)漲價或正在醞釀漲價,。市民王旭算了一筆賬:“1對1產(chǎn)品每個年級提價10元每課時,比如,,原本初一年級1對1單課時費用為110元,,提價后為120元?!背藵q價,,還新增了一項綜合服務費,每人500元,,“按照每周兩節(jié)課來算,,加上綜合服務費,一年要增加1500多元”,。
對于漲價,,“白名單”培訓機構理直氣壯,經(jīng)營者說,,硬件,、人力門檻升高帶來成本提高,價格不得不漲,。教育部門有些束手無策,,除了要求漲價必須公示外,對此市場行為并沒有其他干預手段,。家長們則只能被動接受,,感嘆“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背后的供需矛盾
多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治理行動開展一年半以來,,全國共整頓27.3萬所違規(guī)機構,,完成整改率已達98.9%,。各地教育部門通過辦學許可證把監(jiān)管的主動權掌握到了手中,,扭轉了過去工商部門管不好、教育部門管不了的窘境,。
與此同時,,教育培訓整體需求仍很大,,補課轉到線上、轉向攢課,、轉回校內,,凸顯了機構整治易、需求遏制難的教育深層次供需矛盾,。
轉到線上,。在嚴管線下的背景下,線上培訓日趨火熱,。咨詢機構L.E.K.近日發(fā)布《2019年中國教育市場投資展望》認為,,中國消費者已形成“在線優(yōu)先”心態(tài)。從增長空間來看,,國內超過85%的用戶愿意為在線產(chǎn)品增加額外20%至25%的教育支出,。
轉向攢課。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職教師居家高收費補課現(xiàn)象仍然廣泛存在,,且更具隱蔽性。北京海淀區(qū)的家長們追逐名師,、牛師,,只要是名師就有神通廣大的家長能請來,“攢”成一個十幾人小班,。
轉回校內,。推進彈性離校以來,多地依托學校開設多種興趣培訓班吸引了大批學生,。南京市近期推出彈性離校升級版服務,,赤壁路小學過去只有100多個學生報名彈性離校,增加到700多個,。江寧實驗小學放學后,,60多個校內社團舉著牌子領走2000名學生,場面壯觀,。
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家庭對孩子個性特長培養(yǎng)上旺盛的需求,。
同時,培訓機構在整治過程中也舉步維艱,,漲價只是其洗牌過程中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早上教育系統(tǒng)來查,中午消防系統(tǒng)來查,,下午工商局的人來查,,緊接著社保機構的來查,幾乎沒有安靜的時候,。說得重一點,,培訓機構被整得有點‘民不聊生’,。”全國政協(xié)委員,、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界別聯(lián)組會議上表示,,多部門聯(lián)合整治培訓機構應進一步明晰標準、把握好尺度,,才能讓更多從業(yè)者欣然迎接政策監(jiān)管,、進行轉型調整。
告別“堵式減負”,,轉向“疏導提質”
有關專家認為,,部分培訓機構破壞教育秩序,加劇教育焦慮,,助推了培訓熱,,但從整頓效果來看,市場供給端趨于規(guī)范的同時,,在需求端,,家長渴望孩子獲得升學優(yōu)勢的愿望仍然強烈。如果不通過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減少家長的教育培訓需求,培訓熱會長期存在,。而在培訓價格高企的背景下,,無證無照或有照無證的機構必然會伺機反彈。
中小學課外輔導市場迅速壯大,,背后推波助瀾的是培訓機構和名牌中小學形成的“密考”“點招”招生利益鏈,。名校或明或暗地借助培訓機構“掐尖”,,明顯加重了課外輔導機構在家長心中的地位和火爆程度,。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開設重點班,、組織“秘考”選拔學生,、以校外培訓機構“統(tǒng)測排名”作為升學依據(jù)等違規(guī)行為,要依法依規(guī)嚴肅查處,,避免課外輔導學習替代中小學日常教學,。同時,要不斷改善學生評價體系,,讓單一評價變成分期,、分權的評價體系。
降需求的根本還在于增強供給、優(yōu)化供給,。多位人士提出,,校外培訓市場的火爆,,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小學生在課堂上“吃不飽”,,多樣化學習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此外,,當前中小學下午放學時間較早,,部分城市職工家庭父母無法在放學后照顧孩子,不得已把孩子送進課外輔導班,。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處負責人建議,,一方面要優(yōu)化校內供給,探索重構學校課堂體系,,在標準化課程基礎上增加豐富多樣的課程,,滿足家長對兒童全面?zhèn)€性化發(fā)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發(fā)揮教育部門的主導作用、學校的主渠道功能,,引導家庭看清需求,,推動全社會教育理性回歸。(半月談記者 蔣芳)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培訓 機構 家長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