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蘇士澍:情定書法教育
千里馬需要伯樂,,趕路人需要明燈
蘇士澍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就接受了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和熏陶,,酷愛書法篆刻藝術,。少年時拜著名金石書法家劉博琴先生為師,,中青年后師從當代書壇泰斗啟功先生,,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小”成就,,這其中離不開諸位長者,、恩師的指導,。而他也不忘恩師情,,時常懷念恩師,,記著恩師的教誨。
在蘇士澍的恩師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位,,應該就是啟功先生了。啟功先生為人謙和,,淡泊名利,。蘇士澍曾向啟功先生請教書法,可他老人家卻說,,你寫你的,,我寫我的,只要能拿起筆來就寫,,掛在墻上好看,,就算學出來了。所以對書法的書寫技巧,,啟功先生說得并不多,,更多的還是老先生身體力行的表率,在蘇士澍的人生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2003年非典肆虐京城,,啟老給蘇士澍打電話,除了叮囑他注意身體,、注意防護,,還提到,雖然我們不是醫(yī)護人員,,但也應該為非典做作些貢獻,。于是,國家文物局出面,,由啟老帶頭向著名學者和書法家組稿,,為抗擊非典捐贈了一批書法作品,。后來,,蘇士澍和出版社的同仁一起,將這批作品編輯出版為《親情問候》這本書,,作為對戰(zhàn)斗在非典一線同志們的心意,。當時,啟老的身體狀況很不好,,但他還是關心別人,,這讓蘇士澍非常感動,更直接影響他,,在接下來的日子,,更加用心用力地去做公益活動,,將民生擺在眼前,放在心中,。啟老還十分關心書法教育,,尤其對于初學者,總怕他們走彎路,。后來蘇士澍一直提倡書法教育要關注“一老一小”,,這也是受了啟老的影響。
當然,,除了這位名師,,蘇士澍對自己少年時代的啟蒙老師———劉博琴先生,也總是滿懷敬意和感激,。每當說起當年劉先生的篆刻,,蘇士澍總是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一副高山仰止的神情,。而且經(jīng)常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比起當年那些學富五車的老先生們,,我們這點成績算得了什么?!?/p>
情定書法教育,,建言謀策勇爭先
1980年,30歲的蘇士澍在文物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歷代碑帖法書選》,,成為幾十年間廣大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常用經(jīng)典書籍,。用最便宜的價格,推薦最好的碑帖,,給書法工作者和學生一個良好的范本是蘇士澍編輯與出版《歷代碑帖法書選》的初衷,。為了讓碑帖書能裝進學生的書包,此系列碑帖書籍做成16開,,方便學生攜帶和取用,。
1981年,啟功先生與蘇士澍等人就呼吁要加強小學生書法教育,,蘇士澍還嘗試著帶領書法家們在中小學語文教師中培訓書法老師,,堅持了好多年,一套關于書法教學參考的叢書《漢字書法通解》隨之問世,。
2009年的全國兩會,,蘇士澍代表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作了《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教育刻不容緩》的大會發(fā)言,指出,,中國文字和書法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底蘊和風格,,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但在中小學基礎教育中,,書法教育被忽視,,許多大學生,、研究生的漢字書寫水平也大不如前。
2010年的全國兩會,,蘇士澍又聯(lián)合歐陽中石,、王明明提交了《關于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教育》的提案。三位政協(xié)委員不無憂慮地指出,,目前,,90%以上的學校特別是初中以上不再設立書法課。一般中小學校沒有專職的書法教師,。隨著電腦的普遍使用,,漢字書寫有更加邊緣化,甚至被逐漸取代的傾向,。
2011年8月,,教育部出臺《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提出了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總體要求,,并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為落實書法教育提供條件保障,。
2013年2月,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guī)定從2013春季學期開始,,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
2014年3月,,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蘇士澍再次走上主席臺,作了題為《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大會發(fā)言,,他指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能不重視漢字在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簡簡單單的10個字,,聽來質(zhì)樸,看似平常,,卻包含著蘇士澍幾十年對人生,、對藝術的思索與感悟,。
2015年12月,,蘇士澍當選中國書協(xié)第七屆主席以來,繼續(xù)為中國書法教育事業(yè)奔走疾呼,。他曾隨調(diào)研組到近20個省轄的60多個地,、市,、縣書法藝術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研,并給與指導,。與此同時,,帶領近萬人次的書法藝術家走進上百所中小學,給學生們贈送精心準備的書寫教材和筆,、墨,、紙、硯等工具,,耐心為學生們講解書法藝術和漢字文化,,不顧疲勞地為祖國的花朵們示范每一筆的書寫技巧,并毫不保留地向老師們分享了幾十年的學書心得,,“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大型講座更是將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基因滲透到每一位聽講師生血液之中,同行的書法藝術家深受蘇士澍這種身體力行的行動感染,,紛紛展開相應的教學工作,。
幾十年間,蘇士澍一直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奔走疾呼,,一回回振臂,,一次次奔走。伴隨著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書法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書法教育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弘揚傳統(tǒng)文化,,熱衷公益慈善
蘇士澍,,在積極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的同時,也一直熱衷于公益慈善事業(yè),。
2008年汶川大地震,,蘇士澍心系災區(qū),情寄文物,,第一時間組織義賣,,并將200萬元義賣款捐助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用于藏碉樓的修繕重建。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蘇士澍與李洪海義賣書法作品150萬元捐贈給災區(qū)師生,,用以重建家園和校園。為反映改革開放前沿的繁榮成果,,蘇士澍組織幾十位書畫家赴廣東省樂從鎮(zhèn)采風并出版了《樂從和諧來》大型畫冊,,贈送給樂從鎮(zhèn)政府。
蘇士澍對圖書編輯,、出版情有獨鐘,,對國內(nèi)外圖書深有了解,,他自己平時認真讀書、精做學問,,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堅信世間道理,盡在讀書兩字之中,。2011年他用自己精心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所得稿酬,,用于遴選購買400萬碼洋的經(jīng)典圖書捐贈給中國文聯(lián),這批圖書涉及古籍整理,、文物考古,、文學、藝術和社科等五大類6000余冊,,現(xiàn)已成為中國文聯(lián)文淵閣圖書館的主要藏書,。
2016年,為了加強生態(tài)保護,,他還參與了國家林業(yè)局成立的藝術家生態(tài)工作委員會,,他組織書畫家在河北定州、甘肅蘭州,、北京八達嶺建立了“中國藝術家林”,,組織百位著名書畫家捐贈書畫作品,拍賣后的款項用來植樹造林,。
幾十年來一次次的無私捐贈不僅展現(xiàn)了他的奉獻精神,、社會責任與時代擔當,更為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以人為本的公益慈善道路上,,相信蘇士澍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新時代,、新春聯(lián)、送萬福,、進萬家
近年來,,每年春節(jié)前,蘇士澍都組織楹聯(lián),、詩詞專家,,編選了《送萬福進萬家楹聯(lián)手冊》,除了編選生肖春聯(lián)和常用春聯(lián),,還專門編寫了時政主題春聯(lián),,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國家發(fā)展變化時代主題貫穿其中。如“同圓中國夢,共慶小康春”“九州跨入新時代,,萬眾歡呼大作為”“春滿神州千水綠,,花迎盛世萬山紅”“國強物阜萬家樂,,政善民安百業(yè)興”……這些春聯(lián)既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體現(xiàn)喜慶吉祥,又飽含新時代的精氣神,,弘揚主旋律,。
蘇士澍還把鐵路作為“送萬福、進萬家”的主戰(zhàn)場之一,,還通過國際聯(lián)運列車和對外口岸站把春聯(lián)和福字送出國門和邊境口岸,,讓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華人感受到祖國的祝福和濃濃的年味,。
蘇士澍說,,讓候車室和車廂成為傳統(tǒng)文化大課堂。前年春運,,他就在北京站一層候車大廳給東北的爺孫倆寫福字,,爺爺說對聯(lián)貼到門楣上,全家人進進出出要看一年,,孩子們更是在耳濡目染中從一筆一畫認識漢字之美,,扎下文化之根。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辦公廳新聞局原副局長)
編輯:楊嵐
關鍵詞:蘇士澍 書法 情定書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