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資訊收藏資訊
官鈞窯瓷器的故事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作為我國古代北方最著名瓷窯之一,,鈞窯之地位可見一斑。其中,官鈞窯主要燒造陳設(shè)用瓷,,造型端莊,、釉色豐富、工藝精湛,,是難得一見的古瓷珍品,。
明初 鈞窯天青釉花盆
官鈞窯瓷器的前世今生
1964年人們在河南省禹縣城北門內(nèi)八卦洞附近采集到與傳世官鈞窯瓷器相同的瓷片標本,證明傳世官鈞窯瓷器燒造于此處,。1974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對鈞臺窯址進行了全面鉆探和重點發(fā)掘,,出土大量與傳世官鈞窯瓷器相同的瓷片標本,進一步證明燒造傳世官鈞窯瓷器的窯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內(nèi)原禹縣城北內(nèi)的鈞臺,、八卦洞附近,,而且根據(jù)考古發(fā)掘情況并結(jié)合北宋時代背景,考古學家認定:官鈞窯瓷器燒造于北宋徽宗時期,,其專門燒造花盆是為了供當時裝點皇家園林壽山艮岳使用,。
河南省禹州市在北宋時稱陽翟縣,歸京西北路潁昌府管轄,,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內(nèi)有古鈞臺而改稱鈞州,。萬歷三年(1575年)4月因避諱萬歷皇帝朱翊鈞名字中的“鈞”字,而改稱“禹州”,。因此,,鈞窯因鈞州而得名。明代萬歷時期,,因避萬歷皇帝朱翊鈞名字中“鈞”字之諱而將“鈞”寫成“均”記為“均窯”,,直至今日,仍有人不加考證而繼續(xù)錯誤地將“鈞窯”寫成“均窯”,,實屬不應該,。
有關(guān)河南省禹州市燒造瓷器的記載,最早約見于明代中期文獻,。明代晚期,,記載鈞窯的文獻逐漸增多,,而且一般都將“鈞”字寫成“均”,雖出現(xiàn)“均州”“均窯”“均州窯”之名,,但并未指出其具體燒造年代,,只是有的文獻將官鈞窯瓷器與歷史上的一些名窯瓷器一并列出。到了清代,,文獻開始明確指出陳設(shè)類鈞瓷燒造于北宋時期,,有的甚至還指出是在北宋末年。后來,,官鈞窯與汝,、官、哥,、定窯等合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認為官鈞窯瓷器燒造于北宋的傳統(tǒng)觀點逐漸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懷疑,。特別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歷史上各地考古發(fā)現(xiàn)中基本未見年代可靠的北宋官鈞和民鈞窯瓷器或標本,,證據(jù)確鑿的民鈞窯實物也基本都在金、元時期,,致使無論官鈞窯還是民鈞窯瓷器燒造于北宋的觀點愈來愈受到挑戰(zhàn),,以至于出現(xiàn)陳設(shè)類鈞瓷燒造于北宋、金代,、元代,、元末明初、明代等諸多說法,,其中,,尤以官鈞窯瓷器燒造于明初的說法愈來愈被更多人所接受。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官鈞窯瓷器 鈞窯 花盆 瓷器 渣斗 官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