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徐悲鴻“御風神馬”重磅亮相華藝國際秋拍
徐悲鴻以畫馬著稱于世,最為國內(nèi)外評論家、收藏家所推重,。他筆下的馬,將西方繪畫造型的嚴謹與中國傳統(tǒng)筆墨的寫意合而為一,,神駿氣昂,,宛然若生,,不僅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風,更代表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可謂中華民族標志性的藝術符號,,在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華藝國際2018秋拍重磅推出徐悲鴻“御風神馬”書畫專題,,臻聚悲鴻先生三四十年代畫馬的精品佳構,或在國家危難之際砥礪國人,,或贈與友人頌揚美好品德,,從中不僅可以全面品鑒悲鴻先生的筆墨創(chuàng)新,更可體味寓于其間的精神氣節(jié),,實屬難能可貴,。
“天馬來,龍之謀,,游閶闔,觀玉臺,?!弊怨乓詠恚R便在中華文化之中被視作祥瑞之獸,,占據(jù)受人尊崇的地位,,包含著良好的寓意?!褒堮R精神”,、“馬到成功”……無論文人墨客,亦或貴胄福賈,,無不取昂揚上進之意,,樂于收藏以馬為題之藝術佳構。中國歷代都不乏畫馬名家,,也各有特點和貢獻,,但如何突破線描勾勒的畫馬技法,以及為韁繩所束,、喪失斗志的馬匹形象,,直至徐悲鴻的出現(xiàn)才有了重大的改變。
徐悲鴻在其《中國畫改良論》中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采者融入之,?!逼湓缒暌运示毩暜嬹R,并且繪制了大量馬的速寫,,解剖研究了馬的肌肉骨骼等結構組織,。用西方繪畫物盡其理的方式為表現(xiàn)馬的形似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貒笥謱τ脟嫻P法表現(xiàn)馬進行多種嘗試,。
陳樹人曾經(jīng)贊其:“把國畫從空想與抽象中拖向現(xiàn)實,對于國畫的過去是有力地改革了陳舊的窠臼,;對于國畫的將來,,是鮮明樹立了嶄新的鵠標?!?/p>
白云堂舊藏《三駿圖》篇
徐悲鴻 三駿圖
設色紙本 鏡框
56. 5×67cm
注:白云堂黃君璧舊藏,。
出版:
1?!栋自铺貌禺?下集》,,第162-163頁,圖版85,,1981年臺灣國泰美術館,。
2。日本二玄社精印單頁原寸,,1990年,。
華藝國際2018秋季拍賣會拍品
光與色,一向在繪畫語言中占重要地位,。西方繪畫用光影和色彩造型,,以光為色彩之源。徐悲鴻早年在歐洲接受素描和油畫訓練,,寫實根基扎實,,色彩感亦極為敏銳。以西畫的光色觀念,,融入中國傳統(tǒng)的賦色畫法中,,是徐悲鴻改良中國畫的重要體現(xiàn)。
《三駿圖》用羅紋皮紙,,未題年款,,從用筆及落款判斷,應屬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所作,,此時徐悲鴻的大寫意畫法已駕輕就熟,,信筆揮灑。畫中黑白棕三馬從遠處疾馳而來,于春風勁草之間,,奮蹄如飛,,意氣風發(fā),神駿氣宇軒昂,,精神奕奕之氣勢躍然紙上,。
三馬在奔騰中似有所互動,黑馬昂首前望,,白馬低頭彎頸呈依偎之姿,,棕馬邊嘶鳴邊向前追趕,各逞其態(tài),,在風馳電掣的動勢之中亦生微妙的變化,,足見畫家日常觀察捕捉馬匹動態(tài)之用心。
在墨法運用上,,徐悲鴻以散鋒大毫寫馬鬃,、馬尾,大筆楷楷,,酣暢淋漓,,馬腿筋骨則以中鋒行筆,骨力洞達,,遒勁有力,,四蹄撒歡的馬,神韻在奔跑中得到了極致表現(xiàn),,堪稱悲鴻奔馬的上乘之作。
此作尤為特殊的是色彩的運用,。黑馬胸前以變化極為豐富的藍紫灰表現(xiàn)出高光,;左側(cè)小馬,以赭石之深淺重輕表現(xiàn)不同部位肌肉的結構和光影,;畫面背景施以花青,、藤黃,水氣淋漓,,光影斑駁,,一如光色表現(xiàn)極為豐富的水彩畫法,草原由前景的冷色調(diào)漸變至后景的暖色調(diào),,縱深感無限延伸,。
這些皆顯示了畫家借鑒西畫以改良中國畫的探索,又很好地保持了中國畫追求簡雅,、單純與和諧的作風,。若非扎實的素描根基與色彩訓練,又合深厚傳統(tǒng)底蘊于一身,,是無法這樣處理色彩并達到如此效果的,,實為徐悲鴻繪馬藝術中西融合的最佳實踐,。
更難能可貴的是,此《三駿圖》為著名畫家黃君璧先生舊藏,,畫上鈐“白云堂”藏印,,并收錄于君璧先生親自整理出版的《白云堂藏畫·下集》中,來源可考,,傳承有序,。
黃君璧是上世紀中國畫壇的一代宗師,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曾拜師門下研習書畫,,與張大千,、溥儒有“渡海三家”之稱。黃氏亦是資深的書畫收藏家,,其所藏囊括唐宋元明清以至近現(xiàn)代名家之精品,,蔚為大觀。
1927年秋,,徐悲鴻與黃君璧于廣州訂交,,二人藝術理念與追求相通,時有書函往來,,但深知深交卻是在10年后,。1937年,黃君璧被聘為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教授,,徐悲鴻時任系主任,。期間,二人有著密切的交往,,教務之余時有相聚,,或闊論畫藝,或同游寫生,,或揮毫合作,,或互贈作品。至1945年,,黃君璧前后共得徐悲鴻作品十余幅,,題材豐富,大多有借物寄托之意,。
最為著名的是1938年為黃君璧所畫白描坐像,,畫上洋洋灑灑書寫了長篇詩文,詩中有“天下何人不識君,,黃君到處留清名”,,對黃氏可謂推崇有加。1944年冬,抗日抗戰(zhàn)勝利前夕,,徐悲鴻畫《雞鳴圖》贈黃君璧,,并題“雄雞一唱天下白,君璧道長教之,?!弊阋姸私磺橹睢?/p>
“為同行朋友所作的作品,,有惺惺相惜和游戲筆墨的一面,,最自由,也最能烘托藝術氛圍甚至淵源,?!薄度E圖》沒有同期作品的沉郁丕變,有的是融洽,、溫暖,,使觀者望之心境平和,直渴望與家人或好友,,放開胸懷,,享受馳騁大草原之樂。
水墨戰(zhàn)馬篇
縱觀悲鴻先生的駿馬作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達著的是畫家不同的心境與思想。既有 “秋風萬里頻回顧”的英雄豪邁,,也有“哀鳴思戰(zhàn)斗,,迥立向蒼蒼”的憂國憂民。畫家賦予了筆下駿馬鮮活的人物性格,,通過藝術形象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徐悲鴻 秋風立馬、對聯(lián)一堂
水墨紙本 立軸
1945年作
立馬:125×64cm
對聯(lián):130×33cm×2
《秋風立馬》
出版:《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P138,2011年10月保利藝術博物館,。
展覽:“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2011年10月,保利藝術博物館,。
華藝國際2018秋季拍賣會拍品
《秋風立馬》描繪出一派朝氣蓬勃的昂揚氣象,,體現(xiàn)著抗戰(zhàn)勝利,希望在即,,曙光在前的滿滿的正能量,。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抗戰(zhàn)勝利,此時徐悲鴻雖病體未愈卻仍煥發(fā)精神,,將此風俊神清而氣宇軒昂之神駿揮就于紙上,,成就此幅《秋風立馬》。其風度曠達自若,,透著大氣與高邁不凡,。“秋風萬里頻回首,,認識當年舊戰(zhàn)場”正是此駿勝利之姿與揚眉之氣的最佳寫照,。
從圖中可見徐悲鴻很好地解決了馬的形體布局與筆墨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馬首馬身,、脖頸鬃蹄,,造型精準而簡練,筆墨剛健而爽朗,。風鬃霧鬣率逸之筆充滿彈性又富于動感,,馬蹄筋骨轉(zhuǎn)折落筆宛若鋼刀,力透紙背,。
徐悲鴻繪馬對馬蹄有格外的藝術處理,,一是馬腿比例更修長,符合野馬之矯健與奔馬之俊逸,。其次馬蹄在跳躍奔跑中呈現(xiàn)的伸展彎曲,,看似簡單幾筆,實則在畫面中對表現(xiàn)馬的力量與重心之集結,,能奪得神駿之靈性,。
徐悲鴻 回望
水墨紙本 鏡框
1942年作
66×36cm
華藝國際2018秋季拍賣會拍品
至于筆墨之妙,徐悲鴻能在堅固的寫實精神基礎上神明變化,,整體堅持筆墨語言又有所取舍改造,,樹立新面貌。在《回望》中我們可見徐悲鴻整體上仍然堅持了傳統(tǒng)的筆墨逸趣,。此圖中以沉著勁道之筆墨與濃重而富有層次的墨色,,渲染駿馬扎實的體塊與肌肉,取“哀鳴思戰(zhàn)斗,,回立向蒼天”之意,,與傳統(tǒng)筆墨雖有很大的區(qū)別但也具有很高的和諧性。實在是“不徒繪其形似,,必求其精神筋力,。蓋精神完則意在,筋力健則勢在,。能于形似中得筋力,,于筋力中傳精神,,具有生氣,乃非死物,?!?/p>
徐悲鴻 戰(zhàn)馬圖
水墨紙本 鏡框
1939年作
130×69cm
華藝國際2018秋季拍賣會拍品
同是現(xiàn)實主義繪畫,中國藝術的特殊工具材料與創(chuàng)作手法以及神似論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決定相較西方中國繪畫更以意向,、氣韻、情味取勝,。徐悲鴻提出“肖屬于藝,,妙屬于美”,要求藝術要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其筆下神駿之妙除上文所述筆墨之妙,其精神之妙更是毋需贅言,。徐悲鴻“以畫報國”,,其創(chuàng)作始終滿懷愛國熱情與振興民族藝術之宏愿。三九年所作之《戰(zhàn)馬》圖,,一副雄赳赳氣昂昂之勢,,像是即將奔赴戰(zhàn)場。三九年正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藝術作品應該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使藝術體現(xiàn)時代精神,真正傳神而有內(nèi)涵,,徐悲鴻的《戰(zhàn)馬》堪當此任,。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語于豪放之外,?!毙毂櫟鸟R,躍動著時代的脈搏與頑強奮發(fā)的精神,,譜寫出民族與時代的優(yōu)美篇章,,總能給人以欣賞不盡的美感。
編輯:楊嵐
關鍵詞:徐悲鴻 筆墨 藝術 華藝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