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我們的分離,,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相聚”——春運服務(wù)大軍中“90后”與“60后”的重影與對話
新華社杭州2月9日電題:“我們的分離,,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相聚”——春運服務(wù)大軍中“90后”與“60后”的重影與對話
新華社記者唐弢,、朱涵
鐵路杭州站繁忙的站臺上,1995年出生的王文聰,,每天都能看到手提肩扛著大件行李的旅客,,從身邊匆匆走過。
一年前,,作為學生的他,,也曾是歸鄉(xiāng)大潮中的一員。而如今,,他胸前“客運值班員”的標簽提醒著他,,自己的角色已發(fā)生了變化。
作為服務(wù)者的第一次春運,,面對檢票后涌來的萬千名歸客,,王文聰仍有些緊張,他下意識地望向身后的師傅——“60后”的老值班員宋革生,。
宋革生沒有吱聲,,只是揮了揮手,。
2018年春運中,代表著活力,、科技,、智慧的“90后”服務(wù)人員正在登上歷史舞臺,而以責任,、堅守,、擔當為標簽的“60后”,他們年齡最大的已有58歲,,正在逐漸陸續(xù)告別這個舞臺,。
于是,站臺上留下了兩個時代的重影,,他們穿越30年,,彼此汲取著力量……
(小標題)“要對得起旅客,耐得住寂寞,?!?/p>
如果以十年計,,春運駛過整整四個時代,,宋革生屬于最早經(jīng)歷“春運”的那批人,在站臺的30多年,,他見過用扁擔挑著蛇皮袋的農(nóng)民,、提著暖壺卷著鋪蓋的工人和背著雙肩包抱著零食的學生。在經(jīng)歷數(shù)以萬次計的“一面之緣”后,,明年,,他就要跟站臺說再見了。
年復一年,,宋革生習慣了變化,,車型翻新、車速上調(diào),,就連行李也從蛇皮袋變成了拉桿箱,。而對宋革生來說,最大變化的還是人,,除了匆匆而過的旅客,,還有鐵路系統(tǒng)里那一張張年輕面孔。
“時間太快了,,一眨眼‘95后’的孩子都成了同事,。他們腦子活,反應(yīng)快,,一點就透,。有時候旅客問詢線路,,我們在那兒比劃半天,他們手機一點,,就能跟旅客說得一清二楚,。”宋革生說,。
與宋革生有相同感受的還有杭州站檢票員孫曉梅,,2018年8月就要退休的她與車站那些“90后”相處時間不會太長了,但她想用整整30年的經(jīng)歷告訴他們,,選擇成為春運服務(wù)大軍的一分子,,一定要對得起旅客,耐得住寂寞,。
從1988年參加工作,,孫曉梅30個春節(jié)都在繁忙的鐵路線上,從列車員到檢票員,,她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家庭的團聚,可她卻說:“我想象不出,,春節(jié)不在車站的日子會是什么樣,?”
她記得,在跑車時,,身體不舒服的乘客會在深夜找來,,問她要一片藥或是一杯熱水;她記得,,在候車室,,一位年輕母親哭著跑來求助尋找丟失的孩子,她陪著那位母親找了整整10間候車室……
如今,,接力棒要交給“90后”,。孫曉梅說,她不擔心他們,,無論是列車員還是值班員,,跑一兩次春運,他們就長大了,。
(小標題)“謝謝你們教會我成長”
在去年7月選擇來杭州站工作,,王文聰就似乎做好了分別的準備。從杭州到家鄉(xiāng)遼寧錦州有1500多公里,,即使最快的高鐵也要花上8個半小時?,F(xiàn)在,他將在異地度過第一個沒有父母相伴的除夕夜。
好在他不是一個人,?!盀樽屛冶M快適應(yīng)春運的節(jié)奏,師傅特地調(diào)了跟我相同的班,,雖說他嘴上不說什么,,但看得出,他怕我一個人孤單,?!闭f話間,又一波旅客涌下站臺,,奔向歸途,,王文聰也在擁擠喧鬧中繼續(xù)著自己的“第一課”。
對于王文聰這樣的“90后”,,春運就是一堂“必修課”,。從檢票驗票、打掃衛(wèi)生,、服務(wù)解答到處理突發(fā)狀況,,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崗位都輪上一次,,才算真正經(jīng)歷了春運,。“師傅常說,,越細致,,就越重要,?!蓖跷穆斦f。
在杭州汽車西站,,“90后”服務(wù)臺班長王芳就在繁忙的春運中學會了“眼觀六路”,。跟王文聰不同,她已是一個在春運戰(zhàn)線服務(wù)了五年的“老兵”,。從被師傅帶到自己帶徒弟,,她說,是那些在值最后一次春運崗的老師傅教會自己成長,。
“我一畢業(yè)就來西站,,當初只是為了謀一份工作,在杭州有一個落腳處,??晌迥晗聛恚蚁胛覒?yīng)該不會再換工作了?!蓖醴颊f,。
在服務(wù)臺,王芳留下了老師傅們的“傳統(tǒng)”:留心每一位需要服務(wù)的人,,仔細詢問,,同時露出自己標志性的微笑。而大部分旅客都會對她的服務(wù)道一句:謝謝,。在王芳看來,,這已足夠。
(小標題)“擔一份‘送人一程’的責任”
2018年,,“60后”的宋革生們即將退休,,“90后”的王文聰們正在試著接過前輩手中的棒。就像從快車到特快,,再到動車,、高鐵和動臥,幾十年時間,,過去的痕跡慢慢消失,,新舊事物亦不斷更迭。
在宋革生看來,,這或許是最自然的一次交接,,“以前我們以站為家,現(xiàn)在輪到年輕一輩了,,只要不怯場,、不浮躁,他們肯定做得比我們好,?!背舜驓猓胃锷闹懈嗟氖瞧谠S,。他認為,,春運見的是五湖四海的“人生百態(tài)”,每年的此刻,,都是磨煉人心性最好的時間,。
比起傷感的離別,孫曉梅更愿意珍惜當下的時光,,她常常趁著工作間隙,,去找“90后”的新同事聊天,不為別的,,就為把自己幾十年跑車的故事講給他們聽,?!盁o論什么時候,心里都要留個底,,知道了這行的價值意義,,才能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放進去?!?/p>
孫曉梅希望剛?cè)胄械哪贻p人明白,,春運不僅是做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送人一程”的責任,。
對于這些,,王文聰、王芳們也正慢慢領(lǐng)悟,。王文聰說:“每次看到人群在車站交匯,,擠入車廂,越發(fā)覺得歸家不易,。在他們到家之前,,我們至少陪著他們走完這一段的路?!?/p>
“每年除夕,,當我檢完末班車的票,看著駛出的車輛和空蕩蕩的候車廳,,才真正有種過年的感覺,。”王芳說,。(完)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春運 90后 服務(wù) 春運服務(wù)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