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廖紅:揮著鋤頭的女科學家
“紅”葉對根的情意
每一個來找廖紅的人總是在樓梯口就聞到了花香,。
她的實驗室位于福建農(nóng)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因為從事土壤和根系方面的研究,廖紅對植物也有著特別的感情。實驗室的走廊上放滿了各種花草,有桂花,、米蘭,、三角梅……當被問起為什么挑選這些植物時,她笑著說:“就兩個標準,一要‘抗力’,粗生粗長不嬌貴,二要漂亮,或者香一些?!?/p>
“抗力”與“漂亮”,這兩者看似矛盾,說的既是植物,也是廖紅自己,。
愛穿裙子,知性端莊,這是學生們對廖紅生活中的印象。但一到田里,她“抗力”的性格就爆發(fā)了出來,精力旺盛,從來不喊累,。在她看來,下田比“坐辦公室”有趣得多,。盡管最近的基地都在一百公里以外,山路崎嶇,但對廖紅來說,每次下田仍像“郊游”一樣。
這種親近感,與父親的影響息息相關(guān),。廖紅出生于四川省資中縣,。小時候,廖紅常跟著父親去山里晨跑,山路兩邊長滿了曼妙的植物,姿態(tài)各異,深深吸引著廖紅?!爸挥凶聣训母艜L出繁茂的‘綠葉’,。”父親說,。這也讓她對“根”產(chǎn)生了最初的好感,。
研究生期間,廖紅跟著導師開始研究大豆根系?!按蠖故且环N重要的輔助性作物,。”廖紅說,。有一年她曾經(jīng)進行大豆和劍麻的間作試驗,恰逢大旱,幾千畝劍麻都枯死,連雜草都熬不住,。
讓人驚喜的是,其中一個大豆品種還頑強地站立著。廖紅挖開大豆的根部,發(fā)現(xiàn)主根扎到地里一米多深,上層的根部已經(jīng)干枯,但最下面的細跟還在拼命生存,。過了一個禮拜,下了一場雨,枯死的根部又長出了新根,。
“這是多么強大的生命力啊?!绷渭t說,。這也讓她堅信,通過不斷改良,這些綠肥“大豆”能為南方貧瘠的紅壤帶來肥力,能為農(nóng)民探索出綠色發(fā)展之路。
跑遍了大半個福建,廖紅發(fā)現(xiàn),南方土壤改良是當下研究的空白,。部分科研成果和政策在北方有效,在南方卻遭遇水土不服,。福建地區(qū)大部分是酸堿度低于4.5的土壤,國際上普遍認為長不出能固氮的大豆,。
“我就不相信培育不出來”,于是,廖紅便蹲在福建的田頭不斷鉆研,終于種出了讓國際上其他團隊都眼紅的“綠肥”大豆。她的大豆,即使在酸堿度為4時也能長出用于固氮的根瘤菌,更能給土地返補營養(yǎng),離廖紅的心愿又近了一步,。
在江西大豆暴發(fā)根腐病的時候,廖紅曾前往調(diào)研,。實地考察時,她看到一個80多歲的老農(nóng),提著籃子,佝僂著腰,低著身子,一顆一顆地給枯萎的大豆施肥?!八恢?這么精細地施肥,只會加重大豆的根腐病,。”
“他只是想讓大豆長得好,但不知道怎么做,?!绷渭t心酸地說。她意識到,農(nóng)民種植時“科技含量低”,是產(chǎn)生生態(tài)問題的重要原因,。如果高精尖的研究成果能切實“落地”,就能實現(xiàn)雙贏,。
“我始終覺得,我們的論文不能只寫在紙上,更應(yīng)該寫到實踐一線,寫到大田里去?!绷渭t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她計劃在靠近合作農(nóng)戶的安溪茶學院后山開墾一大片田地,作為學生的實踐基地,讓學生能摸得著土地,摸得著他們研究的作物,。在未來,周圍的中小學生,甚至是農(nóng)民都能利用這些實驗田來做實驗,。
“之前考慮自己的研究比較多,現(xiàn)在總希望學有所用?!绷渭t說,特別是成為十九大黨代表之后,自己肩頭的擔子又重了一些,。她在研究之余,更細心收集和聆聽農(nóng)民的心聲。
“作為黨代表,我想讓先進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農(nóng)民,也要把他們的想法傳遞出去,?!绷渭t說。
編輯:位林惠
關(guān)鍵詞:科學家 教授 土壤 農(nóng)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