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山西大同,。在荒野中的古長城遺跡上有兩位老人,,一個背土,,一個背磚,,沿著長滿荒草的崎嶇小路往上攀爬,。他們身上的磚拆自家里的院墻,而在數(shù)十年前,,這些磚屬于古長城,。
兩位老人分別是77歲的任莊海和73歲的劉悅,,他們出生在大同市古長城腳下的重要邊堡——得勝堡,。該堡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至今有近五百年歷史,。這里曾為軍事重鎮(zhèn),,后成了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貿(mào)易的重要場所。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周邊民眾開始把古長城上的磚拆下來,,用于造房建院。任莊海家的院墻便是,。老人回憶,,鄰村和堡里許多人家的房子,都是用古長城的磚砌成的,。
任莊海說:“一開始的時候,,人們的保護意識單薄,感覺拆這些磚稀松平常,,直到后來才知道這是錯的,。”
在任莊海和劉悅的記憶里,,兒時的長城被青磚包裹著,,有棱有角。但如今已大部分被不同程度風化,,只剩下高低起伏不平的黃土墻,。
“可以說我們是長城看著長大的,但現(xiàn)在再也回不去了,?!眲偮曇粜┰S哽咽。
如今,,兩位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長城原來的樣子,,便商量著把自家院墻上的長城磚“物歸原主”。于是,,他們拆了墻,,把磚運到老城墻,,一人鋪磚,一人夯土,,默默還著這筆“債”,。
作為中國長城分布較多的省份,山西現(xiàn)存較完整的城墻和遺跡有1500多公里,。如今,,長城沿線市縣及民眾的保護意識已然“覺醒”,而任莊海和劉悅兩位老人只是其中之一,。
據(jù)介紹,,山西官方對長城沿線文物本體開展調(diào)查與測繪,開展長城重點段落保護標志的豎立,,配備長城保護員127名,,劃定并公布了94段明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編制了《長城—雁門關段文物保護規(guī)劃》《平型關段長城及關堡文物保護規(guī)劃》《寺溝長城保護規(guī)劃》等重點段落的長城保護規(guī)劃,。
自2010年以來,,中國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先后投入7400余萬元人民幣用于山西省長城保護規(guī)劃編制、保護標志豎立和重點段落的維修,。
而在有著“中國長城博物館”之稱的山西省偏關縣,,一支由官方和民間共同組成的“長城護衛(wèi)隊”長年累月行走在山丘之間,成為守護中華民族文明的基層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