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博物館里的古人本色夏天:桐樹下的"低碳空調(diào)房"
原標(biāo)題:博物館里的古人本色夏天
2100年前,50歲身高不足一米六的胖子辛追,,一邊吃著甜瓜,,一邊與人閑聊,,仆從手拿著大竹扇,,呼啦呼啦為她驅(qū)趕暑氣,。甜瓜實在太好吃了,,她連籽都沒有吐,。突然她的表情僵住了,,胃劇烈疼痛起來,,進而引發(fā)了心臟痙攣。辛追夫人就這樣死了,。
那是一個夏天,,辛追腸胃里的138顆甜瓜子,博物館里的古老文物,讓我們可以想象古代湖南人的本色夏天,。
40度的高溫下,,命是空調(diào)給的。在沒有空調(diào)的古代又如何續(xù)命,,有人說,,恐怕只有禪修才能活下來??墒菑某灾鸸?、搖著竹扇的辛追來看,似乎夏天的日子也蠻舒坦,。
《設(shè)色山水人物圖》,。
清黃楊木鏤雕蘭竹紋折扇骨,雕了一只蟬,,清雅又富于想象力,。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長柄短柄竹扇。
東牌樓的宋代“冰箱”
讓我們來到宋代的長沙(當(dāng)時叫潭州):住在東牌樓(今名)的張三,,到市場買了一塊肉,。農(nóng)歷六月,太陽火辣辣的,,空氣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大汗淋漓的張三,來到屋前的一口井,。他把肉放進一個直徑約1米的釉陶缸里,,然后輕輕地將缸放進井里。這口井也有些特別,,上部為長方形,,都由小青磚砌成,足足有17層,,底部留有直徑約0.3米的圓形井口,,釉陶缸被放進井的最底部。
這口井是做什么用的,?它可能是古代的原始冰箱,。古代就有冰箱?這絕對不是胡編亂造,??脊艑W(xué)家在長沙東牌樓宋代街坊遺址上,發(fā)現(xiàn)了這個疑似宋代潭州城居民的儲藏設(shè)備,。如今它靜靜地躺在長沙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中,。據(jù)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的陽帆介紹,,宋人用涼涼的井水,來儲藏肉和蔬菜,,這個釉陶缸可能就是一個原始的冰箱,。這個場景似乎有點熟悉,小時候家里沒有冰箱,,就將西瓜和西紅柿放進水里,,冰一會拿出來吃,沁人心脾,,至今難忘,。
其實古代人對冰的使用出人意料。西周的時候,,就設(shè)置了名為“凌人”的官,,專門為周王室儲冰。他們在冬天取冰,,藏在凌陰(藏冰的地窖)或者冰井里,,夏天使用。北大教授李零認(rèn)為,,古代的貴族離不開冰,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喜歡喝酒吃肉,。大家熟悉的曾侯乙冰鑒,,就是用來冰酒的,不能不驚嘆他們真會享受,。
曾經(jīng)不入流的折扇
下面又輪到辛追夫人出場了,,帶著她的兩把竹扇。扇子模樣有點怪,,像一把廚刀,。這是漢代扇子的典型模樣,扇柄在扇面的長邊一側(cè),,感覺扇起來很費力,。這兩個扇子一大一小,小的短柄扇子她拿在手里自己扇,,大的長柄扇子由仆從幫她扇風(fēng),。扇子由湖南特產(chǎn)水竹剖蔑編織而成,又柔軟又結(jié)實,。不過話說回來,,長柄扇子象征權(quán)威的成分多于實際應(yīng)用。
扇子是最有群眾基礎(chǔ)的納涼神器,,除了招風(fēng)取涼,,它在中國人生活中的角色越來越復(fù)雜。長沙博物館典藏部的陳立果展示了博物館收藏的一個宋代團扇的扇面,叫“宋人鸛鵒圖”,。他介紹,,這時扇子已成為文人雅士賞玩的東西,扇子的功能性在減弱,,成為藝術(shù)品,。其實唐朝時團扇就開始流行,最初被閨閣青睞,。到宋代時團扇發(fā)展到巔峰,,是文人騷客的心頭好,不僅用于搖扇納涼,,還用來抒發(fā)情懷,。不過,后來大行其道的折扇這時還是小市民用的,,未登大雅之堂,。
明代開始,便是一柄折扇打天下了,。長沙博物館收藏了一幅折扇扇面畫《設(shè)色山水人物圖》,,作者是明代朱士瑛??梢韵胂螽?dāng)年打開扇子時的驚艷:灑金的扇面上,,一文人泛舟水上,抬頭望向飛流的瀑布,,有種淡于仕進,,優(yōu)游山前的意境。在炎熱的夏季,,似有清風(fēng)徐來,。
古代的文人真會玩。典藏部的何枰憑拿出了幾個清代扇骨,,有黃楊木的,,雕了一只蟬,清雅又富于想象力,,嘆為觀止,;有象牙材質(zhì)的,勞苦大眾消費不起,。清代的湖南,,在扇子史上可以大書一筆,洞庭君山出的湘妃竹,,上面有斑點,,用來做扇骨很受歡迎,。如果斑點呈鳳眼形狀,則價值很高,。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瓷枕 博物館 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