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二里頭遺址女考古技工鉛筆繪出“最早的中國”
新華社鄭州8月6日電(記者雙瑞)仔細端詳一個三千多年前的陶罐后,54歲的王叢苗再次把卡尺夾在罐壁上,小心翼翼地量出厚度,,數(shù)字跟前幾次沒有出入,。她這才放心地下筆,隨著鉛筆,、三角尺,、比例規(guī)在手里來回切換,一個花邊口沿小圓腹罐的四分之一剖面圖慢慢出現(xiàn)在紙上,。
“一毫米的誤差也不能有,,錯一點就不是罐的真實面貌了,。”王叢苗說,。
好的考古繪圖“見圖如見物”,,但允許有細微誤差。與同行相比,,王叢苗對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因為她要記錄和展示的是“最早的中國”。
王叢苗所工作的二里頭遺址位于河南省偃師市,,它是經(jīng)考古學(xué)與歷史文獻學(xué)考證的中國最早王朝——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存,。
中國最早的宮城,、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wǎng)、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和綠松石器制造作坊……這一遺址自上世紀(jì)60年代發(fā)掘以來,,不斷改寫著中國之最,,刷新了考古和歷史學(xué)者的認(rèn)知?!笆濉逼陂g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不久前開建,,使之再度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
“我跟二里頭打了半輩子交道,?!蓖鯀裁缯f。
出生在二里頭村,,又在二里頭遺址工作了30多年,,王叢苗相信這是緣分,。在她眼里,,神秘的遺址更像一個親切的老朋友。
上世紀(jì)60年代,二里頭遺址剛剛開始發(fā)掘,,考古人員步履匆匆中蘊含多少激動欣喜的情緒,。但是當(dāng)?shù)卮迕駞s無法理解,他們遭遇的更多是困擾,。
“遍地是瓦片,,澆地的水道里一堆一堆的,,影響耕種,挺煩人的,?!蓖鯀裁缁貞浾f。
1983年,,連續(xù)三年高考不中,、心灰意冷的她趕上一個機會——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派駐二里頭的工作隊招聘考古技工。當(dāng)時,,村里人一天能掙8毛錢左右,,考古技工卻能掙1.5元的工資,很有吸引力,。王叢苗脫穎而出,,開始了一線發(fā)掘和考古繪圖生涯。
“一開始純粹為掙錢,,后來越干越覺得有價值,,特別愿意付出?!蓖鯀裁缈舷鹿Ψ?,到北京參加一次短暫的專業(yè)培訓(xùn)后,她把自己的桌椅搬到庫房,,那里堆滿了多年出土的陶器,,她一個個全畫遍了才搬走。
在專業(yè)人士看來,,二里頭遺址是座珍貴的寶藏,,但在一些普通老百姓眼里,它意味著“不吉利”,。王叢苗的婆婆就是個堅定的“反對派”,,她不允許兒媳婦把任何與遺址有關(guān)的東西帶回家。王叢苗曾把一袋來不及送回工作隊的陶塊放在門后,,第二天在垃圾堆里找到了它們,。
“早些年農(nóng)村人都這樣,,不知道遺址的價值,也不關(guān)心你干啥,?!蓖鯀裁珥斨鴫毫Γ瑢Χ镱^遺址的感情反而越來越深,。2002年,,家里一位長輩下葬,墳地里刨出很多陶片,,她一眼就看出屬于二里頭文化四期的器物,,于是什么也顧不上,撿了滿滿一斗帶回考古隊,。
三十多年來,,她見證和參與了二里頭遺址的歷次發(fā)掘,,熟悉遺址的每塊區(qū)域,她的考古繪圖是“免檢產(chǎn)品”,,能精準(zhǔn)反映田野地層,、出土遺物位置以及器物的形狀、花紋甚至質(zhì)地,。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的大型考古報告《二里頭》涉及數(shù)千幅插圖,,絕大部分由她手工繪制。
隨著二里頭遺址被越來越多人了解,,王叢苗明顯感覺身邊的環(huán)境變了,。碰到街坊鄰居,他們經(jīng)常打聽“又挖出什么了”“博物館啥時候建好”,。
“普通農(nóng)民都知道關(guān)心歷史了,!”王叢苗很欣慰,她希望通過考古繪圖,,記錄下最真實的“最早的中國”,。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遺址 二里 里頭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