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現(xiàn)場頭條書畫現(xiàn)場頭條
畫里有話: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吉祥圖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種人們?nèi)沼枚蛔灾奈幕d體,,那就是吉祥組合圖,。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商場或者企業(yè)在院落里會有一個池塘,,里面養(yǎng)滿了各色金魚,,實際上這不僅是因為金魚作為觀賞魚美觀,,而且其中還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文化,利用漢語言的特征形成的美好祝愿:金玉滿堂,?!棒~”與“玉”的讀音相近,與“余”的讀音也相近,,所以民間還有用圖畫“魚”來表現(xiàn)“連年有余”“喜慶有余”等以預示生活富裕,。
三陽開泰軸明代 朱瞻基
如果探究吉祥圖案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左傳》記載了“鑄鼎象物” ,,人們認為把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鑄造在青銅器上,“百物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讓人們記住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們,??梢姡@一時期,,人們對圖的崇拜,,往往是出于敬畏,是為了避免災害,。先秦時期是一個從圖到文字的過程,,有學者研究, 《山海經(jīng)》其實就是一本巫師的工作手冊,,上面記載了許多妖怪的名字,,并且詳細描述了他們的形象,這就為人們?nèi)绾伪荛_危害或者從“妖怪”那里獲得幫助,,或者祭祀他們以祈求保佑提供了使用說明書,。朱熹在《記山海經(jīng)》云:“ ( 《山海經(jīng)》 )記諸異物飛走之類,多云‘東向’或云‘東首’ ,,皆為一定而不易之形,。疑本依圖而為之,非實紀載此處有此物也,。 ”朱熹懷疑《山海經(jīng)》是以圖為據(jù)的記錄,。胡應麟也持有相同的看法,,認為《山海經(jīng)》可能是先有的圖,再有的文字,,“經(jīng)載叔均方耕,,歡兜方捕魚,長臂人兩手各操一魚,,豎亥右手把算,,羿執(zhí)弓矢,鑿齒執(zhí)盾,,此類皆與紀事之詞大異……意古先有斯圖,,撰者因而紀之,故其文意應爾” ,,這樣的例子在文中還有很多,。所以書中有些內(nèi)容應該是對“百物圖”的直接轉(zhuǎn)錄,描述“只能是出自一幅四四方方的畫面” ,。
從漢代開始,,吉祥文化又進入到一個從文字轉(zhuǎn)換為圖像的時代,,人們根據(jù)各種神仙方術的傳說,,在磚瓦等載體上繪制了各種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圖像,如龍,、鳳,、“四靈”等。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道二教的興盛,,龍虎、翔鶴,、生肖及神人,、神話傳說成為了吉祥圖案的素材。唐代流行貼門神,,也出現(xiàn)了連理枝,、同心結等吉祥圖案。宋元時期,,吉祥圖案以珍花異草,、祥禽瑞獸為主題。到了明清時期,,對吉祥圖案的推崇達到了高潮,,這一時期“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除了保有傳統(tǒng)中對四靈,、神仙,、佛陀等圖畫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諸多脫離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圖案,。
中國吉祥圖案主要以借喻、比擬,、雙關,、象征、諧音等方式表示,,如:
“馬上封侯” :圖像是猴子騎于馬上,,猴諧音“侯” ,馬上有“立刻”之意,,這是對富貴的象征,,古代還常用猴子構成“封侯掛印”等吉祥圖案。
“雙喜鴛鴦” :由喜鵲和鴛鴦組成的圖,,“鴛鴦”象征著夫妻恩愛,,古書《禽經(jīng)》載:“鴛鴦匹鳥也,朝倚而暮偶,,愛其類也,。 ”所以民間在表現(xiàn)結婚喜事的時候用繡鴛鴦的吉祥圖案。民間有“喜鵲叫,,喜事到”的說法,,所以產(chǎn)生了很多與喜鵲有關的吉祥圖案,如“喜上眉梢” :一只喜鵲和一樹梅花,;“同喜” :梧桐樹上落喜鵲,;“報喜” :喜鵲和豹子?!跋驳眠B科”的圖畫是一只喜鵲落于蓮蓬上啄其果實,,旁有蘆草襯托?!跋病睘橄铲o的頭一個字,,“蓮”與“連”同音,蓮蓬顆粒的“顆”字與“科”同音,,所以“蓮顆”寓意就是“連科”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連科”就是連連考中之意,這是對讀書人的美好祝愿,。與之相關的“喜報三元”是由一只喜鵲和三個桂圓或三個元寶構成圖像,,讀書人到省里參加考試,,第一名稱為解元,各省的舉人到京城參加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全國的貢士舉行殿試,天子要親自參加,,第一名稱為狀元,,由此而來,三元即指解元,、會元,、狀元。
涉及到“三元”還有“連中三元”的吉祥圖案,,“連”取自蓮花,,古人常用蓮花的“蓮”與“連”的同音創(chuàng)造出一些吉祥圖案:如“連年有余”“百子連科”等。又“蓮”與“廉”音同,,又往往畫一只蓮花,,表示“一品清廉”等。而蓮花又名“荷花” ,,因而諧音“和”的吉祥圖案,,如“和合萬年”等也用蓮花表示。
編輯:楊嵐
關鍵詞:畫里有話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吉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