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學院書畫學院
關于山水畫的寫生教學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山水畫是心靈感知的跡化,而自然形態(tài)的客觀存在又是畫家語言圖式和筆墨沖動的本源,。寫生中我們從實際的,、因果的自然秩序中抽離出來,絕非為了還原感知中的某種存在,,而是讓個體精神活動對應自然山川得以自由馳騁,,它是真實的又是想象的,是形象邏輯思維和意象抽象思維的合一性,。山水畫寫生的意象表現(xiàn)形式在于既“合情”又“入理”,,在追求形神兼得的同時,更注重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心由筆使,借物達意,,而并非單純的客觀描摹,。由此,物象的表達有了主觀的人文情愫和精神取向,,有態(tài)度的語言才是鮮活和生動的,,因為它賦予了筆墨的象征寓意與生命含義。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在寫生中應對事物敏銳的感悟力,,培養(yǎng)學生主觀知性下的概括能力,啟迪學生“寫貌物情,攄發(fā)人思”的精神追求顯得尤為重要。
張廣慧 山城 套版木刻 18×26cm 2010年
我們今天的寫生和古人是不一樣的,,今天是對景寫生,,古人是飽游飫看,目識心記,,有時甚至用詩歌等文字形式記錄比筆墨來得更細膩。現(xiàn)在下雨天沒辦法帶寫生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們做游記,。通常,對景寫生(水墨,、速寫),、記憶寫生(心存目記)、文字寫生(游記,、詩詞等)是寫生教學中的幾種主要途徑,。
我們面對自然,在天地之間暢游如何找到自己,,這一點很重要,。畫乃心印,人的情感在畫面中釋放出真實的一面,,這個世界讓我感動,,我才會通過繪畫來表達,只是借了筆墨這樣一種方式,。無病呻吟的筆墨肯定是死的,。
有的人認為寫生是為了積累素材,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寫生本身就是對自然的一種感悟,,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寫生,、臨摹,、創(chuàng)作,其實它們相互之間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
藝術源于生活,,但又是高于生活的,我們今天應該賦予寫生一種當下的意義,。古人表現(xiàn)亭臺樓閣,,是因為他們就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今天我們畫的高士圖也只能揣摩古人如何生活,,不會真正回到古人生活的那個年代,,那么對于自己身邊的事物如何表達?我現(xiàn)在帶研究生的命題是“田園與都市”,今天我們看到的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用古人的一波三折屋漏痕方法畫出來,,都是直線,如何表現(xiàn)光影,,表現(xiàn)夜景呢,?所以這需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能夠像個蓄電池一樣不斷地有能量進來,,表現(xiàn)周邊熟知的一些事物,、環(huán)境。都市山水題材是給我們山水畫家的一個新的命題,,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寫生中畫家對筆墨經驗,對文化轉換會有一種特殊感知,,每次到不同的地方寫生,,新鮮感總會撲面而來,陜北的干裂秋風,,江南的潤含春雨,,中部地區(qū)的蒼而潤之等等,筆墨需要應對不同場景的轉變,,這很難,,但我們每次都會去嘗試找到駕馭筆墨的一種能力。因為寫生過程中未知的東西很多,,它會激勵畫家探索新的可能,。只有一兩天時間的寫生肯定是不行的,我苦惱的是每次到了筆墨和地域特點越來越契合的時候,,往往寫生課就結束了,。
寫生教學已成為當下中國畫學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師古人,,師造化,,師本心?!睂嶋H上就是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三門課程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要完善山水畫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無法繞開“了法,、運技,、明理、悟道”的舉一反三和循環(huán)往復的遞進過程,。
“了法,,運技,明理,,悟道”是山水畫學習的四個步驟,,如果總是停留在技法上,技巧熟練之后很可能走向程式化,,容易變得油滑,。齊白石先生提出“先熟后生”,說的是筆墨要熟練,、更要靈動多元,然后隨著年齡增長水到渠成,,筆墨自然就老到了,,不能刻意而為之。當然寫生也會帶來這樣的問題,,有些畫家會留戀筆墨,,甚至有點自戀,覺得只用某種表現(xiàn)方式就夠了,?;蛟S長期在一個地方待著,就畫一個地方,,這種方式也是如履薄冰,。對我來說,以前是畫純水墨,,現(xiàn)在到外地寫生也會用點顏色,,色破墨,墨破色,,水墨相融這樣一種筆墨方式跟我以往純水墨的表達方式又不一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應該要讓筆墨有更新的嘗試,。寫生引發(fā)的程式化問題是應該引起重視的,,但是人在每個階段的筆墨肯定是不一樣的,其實有時候看一個畫家的筆墨表現(xiàn)似乎有些雷同,,但是從一生的漫長時間來看肯定是不一樣的,。
(作者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編輯:楊嵐
關鍵詞:寫生 筆墨 山水畫 山水畫的寫生教學